[中学联盟]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1.docVIP

[中学联盟]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1

红 花 中 学 教(学)案 总课时: 学 科: 语文 年级:七年级 执教人: [来源:学科网ZXXK] 2017年 3 月 3日 第 5 周 第 3 课时 课 题 木兰诗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这是~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我们用不着追究。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见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来源:Zxxk.Com]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 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的是比喻。)[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①机杼:Zhù,织布梭子。② 可汗:kè hán专用名词。 ③鞍鞯:,马鞍下的垫子。 ④辔头:Pèi,僵绳。 ⑤燕山:yān。 ⑥胡骑:jì,战马。 ⑦戎机:rǒng,军事。⑧朔气:Shuò,北方。 ①对偶,有“朔气”两句、“将军”两句。②排比,如“东市”一节“爷娘”一节;③顶真(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关于“互文”的解释。 ①“东市买骏马”四句,意思是紧张地备办鞍马,突出木兰的英雄形象,不是一个市场买一件可需之物。这是民歌叙事的特色,如果只说一处,则淡乎寡味,读几遍就能体味出来。 ②“开我东阁门”两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过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③“当窗”两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④“将军”两句,前面已说过,无须重复。 五、引导学生记诵 要领如下: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讲几个要点,供教师参考。 ①、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调句转为坚定。 ②、第3段第五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③、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秒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六、留作业 1、背诵这首诗。2、翻译本文 四、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4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奔赴战场,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第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入朝受赏,辞官回家);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