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工业导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意工业导论

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藝術發展局 研究部研究部 研究部研究部 年年55 月月 年年55 月月 創意工業導論﹕英國的例子與香港的推行策略創意工業導論﹕英國的例子與香港的推行策略 創意工業導論﹕英國的例子與香港的推行策略創意工業導論﹕英國的例子與香港的推行策略 「創意工業」的定義「創意工業」的定義 「創意工業」的定義「創意工業」的定義 創意工業(creative industries)一詞,是英國在一九九七年六月,文康廣播科成立 「創業工業專責小組」時逐漸成形的概念。該小組秉承英國人的謹慎和低調作風,沒有 給出定義,只是枚舉了此詞的內涵,包括十三項工業類別﹕廣告推銷、建築設計、藝術 品和文物銷售、工藝品、產品設計、時裝、電影、互動娛樂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 版、電腦軟件,以及電視電台廣播節目的製作。這十三個創意工業的行業類別,是依照 英國的國情和企業發展形勢而釐定的,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使用。 英國採用了創意工業的術語,一來避免了文化工業(或文化產業)一詞的負面含義(此 1 詞本來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跨國文化消費品之詞 ),二來繞過了「文化」定義的無謂爭 議,從用詞上就顯出政府精明的一面,三來避免了官費資助的公共文化事業的評估問題 (即是公共文化事業作市場式經營引致的產權與產值評估),而純以私人企業為主。英 國的創意工業小組給予創意工業的工作定義(working definition)如下﹕「(創意工 業是指)那些源自個人創意、技能和才幹的活動,通過知識產權的生成與利用,這些活 動有潛力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2 這是以產權的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的社會效益而下的定義。然而,為了避免一時的政策 傾向,我們可以採取最低限度定義(minimal definition)的方法,將創意工業如此界 定﹕創意工業是以文化創意為主要增值手段的工業。 為什麼會有創意工業的概念?為什麼會有創意工業的概念? 為什麼會有創意工業的概念?為什麼會有創意工業的概念? Art 的本意是手作勞動,藝術家本來就是生產者、勞動者,到了今天,竟然變了不事生 產、待人供養的怪客。資本主義一方面締造了藝術神聖化的迷思,一方面生產大眾文化 產品謀利。在這個迷思之下,文藝工作者擁有了藝術,卻失去了經濟。創意工業的概念, 是文藝工作者對文化產業的一個正面思維(think positive)﹕與其自鳴清高,坐以待 1 在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下,文化工業(特別是大財團經營的跨國企業)具有復製性、批量化生產和帶 有媚俗傾向的美學性格,因而被視為對藝術精神的背叛。 2 “Those activities which have their origin in individual creativity, skill and talent, and which have their potential for wealth and job creation through the gene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ITF, 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s, London 1998 1 「幣」(政府資助和企業贊助),不如參與文化產業,影響文化產業,取回應有的經濟權。 政府方面,可以說是對美國為首的跨國文化企業的一個回應,期望透過本國的文化產業 重組和政府的精明管理(smart government),一方面以文化產業鞏固國家文化的地位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