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概要.ppt

第五章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概要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 (t) ? 脉冲法 ? 阶跃法- ? 周期输入法 ? 2. 脉冲法 1. 活塞流模型 3. 多釜串联模型 3. 多釜串联模型 4. 轴向扩散模型 反应模型方程 (关键组分A) 反应模型方程求解方法 1. 滞流区的存在 定义:滞流区是指反应器中流体流动慢至几乎不流动的 区域,故也叫死区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拖尾很长 位置:滞流区主要产生于设备的死角中 2 1 - 0.4 0.8 1.2 1.6 2.0 0 E(θ) θ 0 θ E (θ) 1 固定床反应器的实测E(θ)曲线 理想: 有滞流区的釜式反应器的E(θ) 理想: θ=0时, E(θ)=1 E(θ)=δ(θ-1) 有滞流区θ=0时,E(θ)1 拖尾很长 全混流θ=0时,E(θ)=1 2. 存在沟流与短路 沟流:固定床、填料塔以及滴溜床反应器中,由于催化剂颗粒或填料装填不均匀,从而造成一个低阻力通道,使得一部分流体快速从此通道流过而形成 短路:流体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极短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存在双峰 (a)沟流, (b)短路 3. 循环流 在实际的釜式反应器、鼓泡塔和流化床反应器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流体循环运动 特征: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θ)曲线存在多峰 4. 扩散 由于分子扩散及涡流扩散的存在而造成了流体微元间的混合,使停留时间分布偏离理想流动状况 t E (t) 存在循环流时的E(t)曲线 5. 流体流速分布不均匀 若流体在反应器内径向流速不均匀(如层流流动),其与活塞流的偏离十分明显。层流流速分布呈抛物线状,可由径向抛物线分布导出层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特征:停留时间小于平均停留时间一半的流体粒子为零。 0.5 0 E(θ) θ 非理想流动模型 1. 概述 ? 建模的要求: 等效性(能够正确反映模拟对象的物理实质); 合理简化便于数学处理(模型参数不应超过两个) ? 建模的依据: 反应器内停留时间分布 ? 常用技巧: 对理想模型进行修正,或将理想流动模型与滞流区、短路和沟流等作不同组合 ? 常用的非理想流动模型: 离析流模型; 多釜串联模型; 轴向扩散模型 离析流: 假如反应器内的流体粒子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物质交换(或微观混合),那么流体粒子就像一个有边界的个体,从反应器的进口向出口运动,这样的流动叫离析流。 由于每个流体粒子与其周围不发生任何关系,就像一个间歇反应器一样进行反应,其反应程度只取决于该粒子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2. 离析流模型(没有模型参数) 根据转化率的定义,式 可改写成: 反应器出口处A的平均转化率 出口转化率 = Σ停留时间为ti的转化率 × ti的流量分量 无论何种反应器,只要已知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即可以上式计算 此即离析流模型方程,也称为停留时间分布模型 2. 离析流模型 ? 基本假设:离析流体,不存在微观混合 ? ? 数学模型: ? t*:完全反应时间 非理想流动模型 ? 适用条件:宏观流体 多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时的反应结果介于单个全混流反应器和活塞流反应器之间,串联釜数越多,越接近与活塞流,当釜数无限多时,其结果与活塞流反应器一样。 因此,可用N个全混釜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的反应器。串联的釜数N为模型参数。 显然,N=1时即为全混流反应器,N=∞时即为活塞流反应器。N的取值不同就反映了实际反应器的不同返混程度 3. 多釜串联模型 cP cp-1 c0 cN ? 基本假设: 级内为全混流; 级间无返混; 各级存料量相同 非理想流动模型 cP cp-1 c0 cN 初始条件(升阶):t = 0, cP(0)=0, P=1,2,…N ? 数学模型: 对示踪剂作物料衡算: 非理想流动模型 3. 多釜串联模型 ? 数学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 依次对各釜求解,由数学归纳法可得第N釜的结果为: 则系统的总平均停留时间τt = Nτ,上式可化为: 写成无因次形式: 3. 多釜串联模型 3. 多釜串联模型 ? 数学模型: 非理想流动模型 多釜串联模型的E(?)图 3. 多釜串联模型 N=1 2 5 20 N=1 1 1 2 2 5 10 20 ∞ ∞ 由E(θ) ,即可得多釜串联模型的平均停留时间: 将E(θ)代入方差计算式,即得多釜串联模型的无因次方差: 当N=1时, ,与全混流模型一致 当N ∞时,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