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竞赛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竞赛试题

《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 1.三角函数定义:如图Rt△ABC中,∠C=90° 正弦:; 余弦:; 正切:; 根据定义,写出∠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函数之间关系 (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 模仿写出:____________; (2)互余角三角函数关系(A+B=90) ;;tanA·tanB=1 一个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一个角的余弦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60° 三角函数 30° 45° 60° 4.会设计并根据三角函数关系计算15°、75°角的三角函数 5.根据表格中数据总结正弦、余弦、正切的增减性 当0°≤≤90°时, sin随的增大而_______;cos随的增大而_______;tan随的增大而_______ 6.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值。(根据三角函数关系) 例题:sinA=,求cosA、tanA 注意:(1)正弦、余弦、正切、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给出的,要避免应用时对任意的三角形随便套用定义; (2)sinA不是sin与A的乘积,是三角形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sinA”表示一个比值,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的; (3)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角形三边长短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 (4)当0°≤α≤90°时,0≤≤1,0≤≤1。 7.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及应用 (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表示,即。坡度一般写成的形式,如等。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叫做坡角),那么。 (3)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如图,OA、OB、OC、OD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45°(东北方向) , 南偏东45°(东南方向), 南偏西45°(西南方向), 北偏西45°(西北方向)。 (4)解非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对于非直角三角形,往往要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解,作辅助线的一般思路是: 作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图形本身的性质,如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于底边。 (5)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的步骤 审题 ①分析题意,理解实际问题的意义,看懂题目给出的示意图或自己画出的示意图,找出要解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各元素上,找出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 ③根据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解题注意精确度 答注意答的完整及注明单位 (6)解斜三角形所根据的定理 (在△ABC中) 正弦定理: =2R.  (R是△ABC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C; b2=c2+a2-2cacosB; a2=c2+b2-2bccosA. 如图,在△ABC中,证明上面公式中的一个即可 三角形的三角函数计算面积: 在下面图形中证明上面面积公式中的一个即可 (7)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常见基本图形 例题讲解 例题1:计算 (1)sin45°+sin60°-2cos45°; (2)(1+)0-|1-sin30°|1+()-1; (3)sin60°+; (4)2-3-(+π)0-cos60°-. 例题2:已知sinα+cosα=,求sinα·cosα的值 例题3:α为锐角,若sinα<,求α的范围 α为锐角,若cosα<,求α的范围 例题4:已知45°<α<90°,化简 例题5:如图所示,A、B两城市相距100km. 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一条高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心P在A城市的北偏东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 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点为圆心,5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 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高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 为什么? (结果保留根号) 例题6:如图,AB,DC分别表示甲、乙两建筑物的高,AB⊥BC,DC⊥BC,从点B测得点D的仰角α为60°,从点A测得点D的仰角β为30°,已知甲建筑物高AB=36m。 (1)求乙建筑物的高DC; (2)求甲、乙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BC(结果保留根号)。 例题7:如图,点E是矩形ABCD中CD边上一点,BCE沿BE折叠为BFE,点F落在AD上. 求证:ABE∽△DFE (2)若sin∠DFE,求tan∠EBC的值. 例题8:已知:四边形ABCD中,∠A=60,CB⊥AB,CD⊥AD,CB=2,CD=1.求:AC的长. 例题9:已知:如图,要测量山AB的高,在和B同一直线上的C,D处,分别测得对A的仰角的度数为n和m,CD=a. 试写出表示AB的算式. 例题10:已知:△ABC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