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学第十章概要
第十章 激 励 组织的生命力来自于组织的每一个成员的热忱,如何激发和鼓励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管理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有效的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业绩。 内容导航 理解激励的内涵和本质,理解激励的过程 掌握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 掌握过程型激励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 掌握激励的基本方法和应用的原则 第一节 激励的内涵 一、什么是激励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 “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Berelson Steiner 激励的作用 影响员工工作业绩的因素: 工作能力——能不能干好 动机——愿不愿干好 激励的作用——就在于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变消极为积极,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 激励的过程分析 人的行为过程分析 个体行为产生的要素 1、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 需要,在缺乏某事物时对该事物的渴求与欲望 刺激,产生个体需要 刺激源:包括机体内部刺激和机体外部刺激 2、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因 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形成行为动机的根本原因 外部的诱导和刺激使个体明确其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激励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激励措施刺激员工为满足需要而产生行为的动机,并最终产生行为。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有关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探讨什么东西能够使一个人采取某种行动,研究如何从需要入手,来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成就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 一、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观点 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且从低到高逐层满足 需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求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不能成为行为的动机 案例——工序改进小组(1) 某企业一直以善待员工引以自豪。他们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措施,每年夏天都举办有员工家属参加的野餐会,还经常举办各种节假日聚会,然而该公司的士气并不高。大多数的员工虽然说不出有什么可不高兴的,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并不感到特别激动。 机构实施全员质量管理以后,举办了一系列的学习班,其中包括一个工序改进小组学习班。这个学习班的目的是让组织起来的小组真刀真枪地去改进工序。 案例——工序改进小组(2) 这些小组的工作是在一切常规的职责之外增加的。在给他们完成项目的四个星期中,这些小组开会、干活、争吵、叫喊,不过取得的成果却令人惊讶。一些员工已有多年对工作提不起劲来了,这时却在用周末时间在家里为小组工作。办公室文员对完成任务说不出多少所以然,却也老是抓住人告诉他们“我们小组”的事。 问题: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案例——百分之百俱乐部 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该俱乐部会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 二、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阿尔德弗认为人的需要可归结为三种: E——生存需要 R——相互关系需要 G——成长发展需要 这三种需要不都是生来就有的,有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产生的。三种需要之间存在着多样化关系。 马斯洛所论述的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而阿尔德弗侧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 他认为人除了生理需要外,还有其他需要,包括友谊需要、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 追求事业的人一般更重视后两者,而对友谊需要的追求相对较弱。 成就激励理论的作用 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往往显示出以下三个共同特征 A、喜欢能够发挥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工作环境 B、往往倾向于谨慎地确定相应的成就目标 C、希望得到对他们工作业绩的不断反馈。 成就激励理论把重点放在鉴别和培养成就需要上,对于管理者发现高成就需要的人及培养下属的成就需要非常有用。 案例: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 有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长盛田昭夫按照惯例走进职工餐厅与职工一起就餐、聊天。他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以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们的良好关系。这天,盛田昭夫忽然发现一位年轻职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闷头吃饭,谁也不理。于是,盛田昭夫就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几杯酒下肚之后,这个员工终于开口了:“我毕业于东京大学,有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但是,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当时,我认为我进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选择。 索尼案例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