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歌创作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的诗歌创作教学课件.ppt

李白的诗歌创作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盛唐诗歌的“神来、气来、情来”(殷璠《河岳英灵集序》),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的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第一节 生平思想及艺术成就 一、生平思想 李白(701~762,或谓699年生,或谓763、764年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不知由于何种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西域),李白就出生在那里。大约在他五岁时,随家从西域迁居蜀之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他父亲“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何以要隐瞒名字,因何迁居蜀中?都成了千古之谜。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李白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可知他早期曾受过很好的教育。(博览群书) 1、青少年时期,主要在蜀中隐居、漫游、求仙学道、击剑任侠。 他的少年时代,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青城、峨眉的好几位著名道士,是开元年间很受朝廷重视的人物。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胜地,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至大。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 大约18岁时,他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此后岁月里,我们仍可看到李白思想中纵横家的某些印记。在大匡山的几年,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 20岁游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颋,受到赏识。他后来说的“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可能也指此事。蜀中又是一个有着任侠之风的地方,侠士风概对李白也有影响。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说他“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 魏颢《李翰林集序》甚至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 他自己也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2、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以安陆为中心的干谒与漫游时期)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游峨眉山。秋,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青衣江)东下,至渝州,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这首诗里,开始出现了李白日后诗中的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那种奔放的气势。 第二年春,他东出夔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他东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然后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海,不久便在湖北安陆定居下来,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从此“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以安陆为中心,开始他的干谒与漫游的生活,历江夏、襄阳、洛阳,北上太原,南下隋州,又回到洛阳。他后来有《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记此数年间之行踪。这几年,他以一种迫切强烈的心情,上书安州裴长史、韩朝宗,希求荐用。“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巨》)。韩朝宗以善举贤才名闻当时,但他也未能荐举李白。 3、干谒失败之后,他大约在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西入长安求仕,结果是大失所望。他在长安看到的是官场的黑暗,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 《古风》中的好几首,作于此时。 其八:“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蜀道难》、《梁父吟》、《行路难》都集中地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愤激不平情绪。 《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粟。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梁甫吟》:“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 4、他带着失败的心情离开长安,再次漫游,从梁、宋而洛阳、襄阳,然后举家迁居山东任城(今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回忆。 5、或者由于他的名声,或者还有人(玉真公主)荐举,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