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填空选择提高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几何填空选择提高方法

解析几何填空选择提高方法 有关离心率问题 一、根据离心率的范围,估算e 利用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来解题,有时可利用椭圆的离心率e∈(0,1),双曲线的离心率e1,抛物线的离心率e=1来解决。 例1. 设,则二次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 解:由,知, 故所给的二次曲线是双曲线,由双曲线的离心率e1,排除A、B、C,故选D。 二、直接求出a、c,求解e 已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或a、c易求时,可利用率心率公式来解决。 例2. 已知双曲线的一条准线与抛物线的准线重合,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解:抛物线的准线是, 即双曲线的右准线, 则,解得, 故选D。 例3. 点P(-3,1)在椭圆的左准线上,过点P且方向为a=(2,-5)的光线,经直线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左焦点,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 C. D. 解: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为, 关于的反射光线(对称关系)为 则解得 则。故选A。 三、构造a、c的齐次式,解出e 根据题设条件,借助a、b、c之间的关系,沟通a、c的关系(特别是齐二次式),进而得到关于e的一元方程,从而解得离心率e。 例4. 已知F1、F2是双曲线的两焦点,以线段F1F2为边作正三角形MF1F2,若边MF1的中点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 B. C. D. 解:如图,设MF1的中点为P,则P的横坐标为。 由焦半径公式, 即,得, 解得,故选D。 练习: 1. 过双曲线的左焦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M、N两点,以MN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双曲线的右顶点A,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 (答案:2) 2.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 (答案:) 求最值在圆锥曲线中的体现 一、利用圆锥曲线的对称性求最值 例1. 设AB是过椭圆中心的弦,椭圆的左焦点为,则△F1AB的面积最大为() A. B. C. D. 解析:如图1,由椭圆对称性知道O为AB的中点,则△F1OB的面积为△F1AB面积的一半。又,△F1OB边OF1上的高为,而的最大值是b,所以△F1OB的面积最大值为。所以△F1AB的面积最大值为cb。 图1 点评:抓住△F1AB中为定值,以及椭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利用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求最值 例2. 已知点P是椭圆上到直线的距离最小的点,则点P的坐标是( ) A. B. C. D. 解析:将化成参数方程,设,则 , 其中, 当时,。 此时可以取得,从而可得到。故选A。 点评:化椭圆,利用三角函数的方法将最值转化为角变量来确定。 三、利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 例3. 已知圆C过坐标原点,则圆心C到直线l:距离的最小值等于( ) A. B. 2 C. D. 解析:圆C过原点,则。圆心C(a,b)到直线l:的距离 所以圆心到直线l距离的最小值为。 点评:抓住定值,利用重要不等式求最值,但是不要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 例4. 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最大值是( ) A. B. C. 2 D. 解析:由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得 又, 所以, 从而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可得, 所以。又, 从而。故选B。 点评:“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是衔接两个定义的关键,也是不等关系成立的条件。利用这个结论得出关于a、c的不等式,从而得出e的取值范围。 五、利用几何性质求最值 例5. 已知A(3,2)、B(-4,0),P是椭圆上一点,则|PA|+|PB|的最大值为() A. 10 B. C. D. 解析:易知A(3,2)在椭圆内,B(-4,0)是椭圆的左焦点(如图2),则右焦点为F(4,0)。连PB,PF。由椭圆的定义知: 图2 , 所以。 由平面几何知识, , 即 而, 所以。 点评:由△PAF成立的条件,再延伸到特殊情形P、A、F共线,从而得出这一关键结论。 高考中向量背景下的解析几何问题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