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公示表
2017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公示表
一、项目基本情况
学科评审组: 地球科学 序号: 编号:
项目 中文名 洋脊俯冲与斑岩铜金成矿
名称 英文名 Ridge subduction and porphyry Cu (Au) deposits
主要完成人 孙卫东、凌明星、丁兴、梁华英、孙晓明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元素地球化学领域,是元素地球化学在矿床学研究中的应用。
斑岩铜金矿床占全球铜储量的~70%,近百年来备受矿床学家的关注。但其成因曾长
期存在争议。该项目从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入手,证明俯冲洋壳在高氧逸度下部分熔融是
斑岩铜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而年轻洋脊俯冲是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的最佳地质过程。
主要成果包括两个方面:
(1) 高氧逸度与斑岩铜金成矿
孙卫东前期工作发现岩浆演化至安山岩阶段,铜金含量突然大幅度降低,证明是磁
铁矿结晶引起的,被国际同行称为“磁铁矿危机” ,对揭示热液矿床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
义。该项目将“磁铁矿危机”应用于斑岩矿床研究,通过对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磁
铁矿、硫酸盐、硫化物的研究,揭示了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机理与普通热液矿床不同,需
要高氧逸度:氧逸度FMQ+2 时,岩浆中的硫主要是硫酸根,其在岩浆中的溶解度是硫
化物的 10 倍左右。在这种高氧逸度下,俯冲的年轻洋壳脱水部分熔融时,硫化物转化
为硫酸盐,溶解度增加约十倍。同时,俯冲洋壳在此氧逸度下部分熔融可以释放铜金等
元素,形成富铜金、富水埃达克岩浆,有利于斑岩铜金成矿。发现大型斑岩铜金矿床通
常有磁铁矿和赤铁矿共存现象,指示其氧逸度已高达FMQ+4。揭示成矿过程中,硫酸
根被二价铁还原,使热液体系的 pH 值降低,从而使热液中硫酸根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
在FMQ+4 以上时,岩浆‐热液体系中二价铁耗尽,硫酸根还原停止,成矿结束。因此,
FMQ+2 到+4 是斑岩铜金矿床成矿的最佳氧逸度区间。发现氯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具有很
高的活动性;在贫水高压下氯是高度不相容元素;富水低压下氯大量进入流体,有利成
矿。发现俯冲板块析出流体内有赤铁矿和硫酸盐等氧化性物质,限定了岛弧高氧逸度的
形成机制。
(2 ) 太平洋转向、洋脊俯冲与成矿
该项目发现太平洋板块转向是造成中国东部晚中生代重大构造转折的一个主导因
素,论证了昂通爪哇大火成岩省喷发引起太平洋板块转向,导致中国东部的构造体制由
拉张转为挤压,形成胶东金矿。发现全球主要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多与年轻洋脊俯冲有
关。揭示年轻洋脊俯冲氧逸度高且容易发生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是形成大型、超大型斑
岩铜金矿床的最佳地质过程。论证了长江中下游早白垩世铜多金属成矿与洋脊俯冲密切
相关;提出了判别古洋脊俯冲的指标。
8 篇代表性论文被包括 Nature Geoscience 在内的 SCI 他引 647 次。4 篇代表性论文
入选 ESI “Top 1%”论文,“ 中国东部白垩纪洋脊俯冲与成矿”、“氧化性岩浆与斑岩矿
床”等先后成为 ESI“研究前沿” 。应邀作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报告。第一完成人入选(国
际)经济地质学家学会Fellow ,曾任该学会亚洲区副主席;曾任(国际)地球化学学
会终身成就奖评委。现任 GCA 副主编、Solid Earth Sciences 主编。提升了我国在元素
地球化学和矿床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二、专家推荐意见
姓 名 李曙光 身份证号
院 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 部 地学部
最 高 奖 □是 √□否 年 度 2003
工作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职 称 教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