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现代沉积物中铁质结核特征对太湖形成机制的探讨沉积学报.pdf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铁质结核特征对太湖形成机制的探讨沉积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铁质结核特征对太湖形成机制的探讨沉积学报

第32卷  第3期 沉 积 学 报 Vol.32  No3   2014年6月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Jun.2014 文章编号:1000⁃0550(2014)03⁃0503⁃07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铁质结核特征:对太湖形成机制的探讨 黄志诚  刘冠邦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23) 摘  要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发育大量各种形态的菱铁矿结核和褐铁矿结核。 前者的矿物组成以菱铁矿为主,后者以 针铁矿及纤铁矿为主,结核中混有陆源碎屑、黏土和大量各种水生植物碎片、细胞、花粉、植物蛋白石、少量动物介壳碎 片以及大量细菌,表明铁质结核的形成与生物有关。 菱铁矿结核形成于太湖现代沉积泥层较下部的封闭还原环境 中,不同形状的菱铁矿结核的14C测年证明其形成于不同年代。 褐铁矿结核形成于沉积泥层上部的氧化环境中,细菌 起了关键作用。 二者均为沉积成岩作用的产物。     太湖的形成机制一直存在广泛争议,其中“陨石撞击说”最受关注。 王鹤年等(2009)把前述的菱铁矿结核、褐铁 矿结核、甚至黄土层中的钙结核当成“冲击坑溅射物”,并将之作为太湖形成于陨石撞击的确凿证据。 陨石撞击地球 是一种近乎瞬间的冲击变质作用,其相应的特征产物有:柯石英、斯石英,矿物中的变形页理和撞击玻璃(撞击岩)。 迄今为止,在太湖及周边地区还没有发现石英的高压矿物相。 观察到的石英砂岩中的石英变形纹是较低应力作用的 产物,在沉积岩中常见,与冲击变质作用无关。 太湖湖底平坦,水深不超过3m,沉积层仅厚2m,与陨石撞击造成的陨 石坑地形特征不符。 从沉积学的角度来看太湖形成的“洪水淹没说”更有说服力,不仅符合沉积物特征和沉积物年 龄,也有考古学遗迹和史料的佐证。 关键词  太湖  铁质结核  冲击坑溅射物  陨石撞击  洪水淹没 第一作者简介  黄志诚  男  1936年出生  教授  沉积学  E⁃mail:hzc13056@163.com 中图分类号  P185.83  P512.2  文献标识码  A 的形成,细菌的聚集作用为褐铁矿的形成起重要作 1  太湖现代沉积物 用。 湖区周边的沉积地层以志留系、泥盆系以及早石 2 炭统的含铁质碎屑岩和黏土质岩石和石炭系、二叠系 太湖湖区水域面积2 338 km ,湖底平坦,水深 1 ~2.6 m左右,湖底沉积物分两种,一种为早期沉积 及三叠系的碳酸盐岩为湖区现代沉积物提供铁离子 物,以风成堆积后经河流冲刷改造的黄土状粉砂质黏 和碳酸根离子的来源,水生动物(软体动物为主)的 土为主,一般厚2~4 m;其次为分布于黄土层面上的 CaCO 壳体,也提供部分形成菱铁矿所需的物质来源 3 河道和浅洼地上河湖相沉积层。 第二种为湖区现代 (图1)。 沉积的黏土质粉砂和细淤泥,厚度0.5~2 m,局部可 2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铁质结核的特征 达3 m。 湖心大面积无泥分布,全湖区沉积泥层占湖 × 6 3     太湖现代沉积物中铁质结核有两类:一类为菱铁 区面积的67.2%,总泥量达 1911 10 m 。 现代沉积 14 矿结核,另一类为褐铁矿结核。 淤泥层深20 cm处 C年龄为5490 ±140 a B.P.,160 14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