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冒的中医综合疗法
刮痧
感冒刮痧,重点刮风池、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风热感冒加刮肘弯的曲池、尺泽、曲泽穴以及手掌的合谷穴。
不如拔罐效果好。
推拿按摩
儿童的推拿穴位与成人不同。
①推肺经
肺经的位置位于无名指末级螺纹面,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为推肺经。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可补益肺气;向指根方向推指为清,称清肺经,一般感冒咳嗽多用
操作:自指端向上推300次。
②推天门(攒竹)
天门的位置为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推天门可以治疗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悸不安等。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30~50次。
③推坎宫
坎宫位于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推坎宫可治疗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等。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
刺血
拔罐
拔罐,对付严重的感冒很有效,拔罐可以起到清肺的作用。
【治疗选穴】
主穴:大椎至腰阳关督脉循行线;膀胱经风门、肺俞及其循行线;委中、曲池。
配穴:
风寒症取大椎、肺俞、风池、曲池,肩井穴、外关、合谷;
风热症可选大椎、肺俞、风池、尺泽、;
暑湿证可选大椎、曲池、委中、足三里、阴陵泉;
头痛加印堂、太阳;
久病气虚加拔足三里、气海;
血虚加血海、三阴交;
阳虚加关元、命门。
每日1次,3日为1疗程。
艾灸
刺血拔罐后可在同穴位进行艾灸加强效果。
主穴:迎香穴、印堂穴、太阳穴
方法:手持艾条,从迎香穴开始艾灸(两侧都要灸),沿着鼻梁上行到印堂穴,在印堂穴多停留一会,再沿着眼眉到太阳穴,这样反复多次,直至灸到皮肤潮红,鼻子不是有很热的感觉,反而感觉有些凉,这样的效果此时最好。
泡脚
“生麻黄50克、杏仁50克、桑叶50克、菊花50克、桑白皮50克、黄芩25克、桂枝50克、细辛25克,水煎后去渣取药液。”
泡脚秘方:红花5g,百部5g,苏木5g,独活5g,栀子4g,透骨草4g,细辛3g,威灵仙3g。其中绝大部分的药效都是去寒湿,通经络的。
在热水中加一小勺食盐、生姜50~70克,泡脚半小时左右。泡脚时,可以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并互相搓擦,直至水凉。熏泡后进行脚部按摩,其重点对应区有肺、支气管、鼻、额头、三叉神经、垂体、甲状旁腺、腹腔神经丛、肾、膀胱、喉、扁桃体及淋巴系统等反射区。通常按摩30分钟左右即可。
中医认为食盐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等功效,而生姜则具有散寒、止吐、解毒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喘咳胀满、咽喉疼痛等治疗效果比较好。一般感冒初期做两次即可见效。
敷药
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感冒高热者。
苏叶、杏仁、白芷各10克研末,连须葱白3茎、生姜1片捣烂,诸药混合后搅拌均匀,加入少许蜂蜜调成膏状。用时取适量敷于脐部,每天更换1次,待微微出汗即可。
【组成】薄荷、大蒜、生姜各等份。【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膏,取适量敷于肚脐,外盖纱布,胶布固定,1天换药1次。【主治】风寒感冒。【说明】敷药后可吃热粥,经助药力,得微汗出则疗效佳。
椒香祛风膏(《中医外治集要》) 胡椒15g,丁香9g,葱白适量。前二味研末,入葱白混捣如膏状,取适量敷于大椎穴,胶布固定;另取药膏涂于双劳宫穴,合掌放于两大腿内侧,夹定,屈膝侧卧,盖被取汗,早晚各1次,每次45~60分钟,连用2~3日或病愈为止。功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感冒。
取豆豉30g,生姜60g,食盐30g,葱白适量,上药共捣如膏状,敷于脐上,油纸覆盖,包扎固定。以热水袋敷其上,每日2次。
中药
偏方
【姜丝萝卜汤】配方:生姜25克,萝卜50克。制法: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功效:祛风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热服。【葱豉汤】配方:葱白2根,豆豉10克。制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功效:解表散寒。用法: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香菜葱白汤】配方: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制法: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功效:发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连服2~3日。【姜糖饮】配方:生姜10克,红糖15克。制法: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功效:疏散风寒,和胃健中。用法: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苍耳鸡蛋】配方:鸡蛋1个,苍耳子6克。制法: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功效:散风止痛。用法: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方1方2【组成】葱白3根,白酒、小米适量。【用法】加水适量煮粥,热服取汗。【主治】风寒感冒。方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