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稿9-农药概要
农 药pesticides 农 药 一、概述 二、常见的农药 (一)有机磷酸酯类农药 (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四)其它农药 概述 农药(pesticides)是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等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 目前,全世界常用农药有500余种,我国约有300余种,用量占世界第四位。农药使用范围很广,林业、畜牧、卫生等部门也需要应用。 农药分类(1) 按功用大致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灭鼠剂、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8类;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酪类、有机氯类、沙蚕毒素类.有机硫类、有机氯类、有机锡类、氨基甲酸酯类等10余种; 农药分类(2) 按毒性大小可分为高毒类(Ⅰ类)中等毒类(Ⅱ类)及低毒(类)类。 高毒(Ⅰ类)农药及大鼠OLD50(<50mg/kg) 中等毒(Ⅱ类)农药及大鼠OLD50(50一500mg/kg) 低毒(Ⅲ类)农药及大鼠OLD50 (>500 500mg/kg) 农药的危害 ①职业性危害 ②污染食品 ③破坏生态平衡 ④特殊危害 影响农药毒性作用的因素 除一般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毒物进人机体的途径 进入途径与中毒表现发生的快慢,依次为椎管内注入>静脉>吸入>腹膜腔>肌内>皮下>口服>直肠灌注>肠道或阴道冲洗>皮肤接触。 农药的剂型和施药方式 乳剂发生中毒最多,粉剂中毒较少,颗粒剂最安全。以喷雾方式施药发生中毒最多,撤毒土、泼浇及格施农药中毒较少。 环境因素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空气湿度越大,中毒者越多 农药的联合作用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1937—1945年,德国化学家施拉德等先后合成了有机磷化合物,如对氧磷、对硫磷等。60年来,这类农药应用相当普遍.系最常用的农药种类之一。由于其毒性强、对人畜危害大,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已逐步被非有机磷类低毒高效杀虫剂所取代。但由于其价格便宜,杀虫效果好,杀虫谱广,仍是我国使用的主要农药。也是当前我国农药中毒中最常见、毒性最强、死亡率最高的品种。 有机磷农药 理化特性 毒理 临床表现 诊断 处理原则 预防 中毒案例 理化特性(1) 一般的有机磷农药为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淡黄色至棕色,易挥发,常有类似大蒜样臭味,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对光、热、氧及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遇碱则易分解。 敌百虫为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可变成毒性较大的敌敌畏,进一步水解,毒性降低。 理化特性(2) 磷酸酯类 Z为氧原子 硫代磷酸酯类 Z为硫原子 吸收 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粘膜吸收入体,经皮吸收常是职业性中毒的主要途径。 分布、代谢 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分布到全身(肝脏最多,肾、肺、骨次之,肌肉及脑最少),然后在体内肝脏中进行代谢由肾脏排出,少量可由肠道直接排出。一般24h内均能排出,无蓄积作用,但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则有累积作用。 体内代谢主要为氧化及水解两种形式。氧化的产物比原来毒性增强,而水解使毒性减弱。 品种与毒性 高毒类:磷胺、久效磷、对硫磷(1605)、内吸磷(1059)、氧化乐果、甲胺磷等。 中等毒类:溴氯磷、敌敌畏、稻瘟净、乐果等。 低毒类:马拉硫磷、敌百虫、双硫磷等。 不同种属、个体间毒性存在差异 如马拉硫磷在体内可被氧化成马拉氧磷,毒性增高;同时又可被羧酸酯水解酶水解而失去毒性。在哺乳动物体内含丰富的羧酸酯水解酶,对马拉硫磷的分解作用大于氧化作用;而在昆虫体内则相反,故马拉硫磷是一种高效、对人畜低毒的杀虫剂。 许多酶系在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此与遗传因素或后天诱变的酶多态现象有关。可影响机体对有机磷农药毒作用的易感性和耐受性。 中毒机理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抑制作用(主要); 非胆碱酯酶抑制作用 中间型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毒作用(OPIDP) 胆碱能神经和受体 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②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③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汗腺分泌) ④运动神经; ⑤中枢神经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堆积的后果 毒蕈碱样作用 烟碱样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毒蕈碱样作用 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它与M型受体结合,引起效应器兴奋; 表现为心血管活动受抑、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 烟碱样作用 在交感及副交感神经节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后膜上,乙酰胆碱与N型受体结合,对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神经终板小剂量引起兴奋、大剂量引起抑制作用。 表现为肌束震颤、痉挛、肌力减退、肌肉麻痹,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 对中枢神经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