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概要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表达技巧 3.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比喻、拟人(拟人\拟物) 、对偶、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通感、反语 用典 顶真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 描写类 抒情类 间接抒情 2.修辞方法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手法,乐景衬哀情 情景交融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3.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6.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选自《题临安邸》作者:南宋 林升直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选自《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7.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译:主人和客一起下马上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8.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 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