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课件(三)MicrosoftPowerPoint97-2003演示文稿概要.ppt

诗歌鉴赏课件(三)MicrosoftPowerPoint97-2003演示文稿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课件(三)MicrosoftPowerPoint97-2003演示文稿概要

送 李 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 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 相向:相对。 风尘:纷乱的世境。 【翻译】: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 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 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 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 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赏析】: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映衬得凄楚悲切。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1.(4分)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1分)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揭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余波不尽,耐人寻味。(3分)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悲”,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 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的感伤; ②送别友人之悲:与友人离别,直言“正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更写出彼此的思念; ③自伤身世之悲:“少孤为客早”挟持了作者少年失亲,背井离乡的孤独与哀伤; ④社会动乱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了因社会动荡,与有人相见无期的痛苦。 3.这首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 3.(4分)这首诗的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1分)“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加上人生“多难”,知音绝少(“识君迟”),(1分)诗人感叹的就不只是个人身世的飘零,而更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揭示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已超越了写一般的离别之情,感情沉郁。(2分) 4.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写了怎样的环境?(6分) 自然物象有衰草、寒云、暮雪。(3分)荒凉、寒冷、白雪茫茫。(3分) 5.后两联透露出怎样的社会状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5分) 社会动乱,百姓漂泊不定,饱经苦难。(2分)为不幸身世而伤感,为“识君迟”而深感遗憾,为别离而痛苦难受。(3分) 6:“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6分) 故人渐行渐远,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留在旷野的只剩下自己,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我迈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3分)诗人描写的是一幅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1分)并于此表达出与友人告别时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2分) 7.颔联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寒云”、“暮雪”写环境的阴冷,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凄冷悲伤之情。(2分) (2)烘托,“寒云”伴友人而去,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凉心情,“暮雪”伴诗人而归,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后回家时的孤独悲伤之情。(3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 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 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 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 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和表弟“相逢”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诗人主要是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写自己和表弟的“相逢”的。作者写自己和表弟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到“忆旧容”,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交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的细节,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语言朴素自然,不以奇特警俗取胜。 (2)“别来沧海事”中的“沧海事”是什么意思?作者是怎样“言别”的? 这里的“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诗中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时节奔波于重山阻隔的巴陵道上的情景,表现“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跟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 (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秋山又几重”中的“秋山”,可否改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