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回民诉法重要概念之二既判力之主观的范围
民事訴訟法入門基礎講座
第5回
第5回 民訴法重要概念之二~既判力之主觀的範圍
壹 既判力所及之人是誰?~既判力相對性原則
如同前回所述,確定之本案終局判決,就判決中特定事項之判斷,產生拘
束之效力,即就當事人及一定範圍之第三人,不得再為相反之主張,法院亦不
得再為相反之判斷之「確定判決之『拘束力(通用力)』,即謂之「既判力 」。
既判力僅於對立當事人間起作用,蓋訴訟之判決,乃為解決對立當事人間
之紛爭,基於處分權主義,訴訟標的之範圍乃 由當事人決定,基於辯論主義,
事實主張、證據則任由當事人為之。因此,作為判決結果「勝」、「敗」之效力,
不得強加諸第三人,乃為當然,此項原則通稱「既判力之相對性 」。
例如,甲以乙為被告,提起某土地所有權確認為甲所有之確認訴訟(前訴),
經法院判決甲勝訴確定。其後,甲復以丙為被告,請求確認上開同筆一土地為
甲所有之確認訴訟(後訴)。後訴法院審理結果,心證上認該土地實非甲所有(為
乙或丙或其他第三人所有)。問:後訴法院得否以該土地非屬所有,判決甲敗訴?
此例,或有以為甲乙間之訴訟,既然 甲獲得勝訴,,則甲丙間之訴訟,亦
應判決甲勝訴,蓋前訴訟既經法院運用寶貴之 司法資源,費時地審理,當事人
亦經盡力之攻防,始有前訴訟之判決 ,判決之效力對他人,可謂妥當。
但是,民訴法規定,確定判決之效力 ,除有特別規定外,原則上不及於當
事人以外之第三人(民訴第 401 條第 1 項、第 2 項)。此例,因丙非屬民訴法第
401 條第 1 項、第 2 項所規定,前訴訟判決效力所及之當事人(甲乙)以外之
第三人,故甲勝訴之甲乙間確定判決之既判力所及之人,故既判力不及於甲丙
間之訴訟。
既判力之所以有相對性原則,一以被賦予程序保障 (程序權之保障 ,訴訟
當事人以作為訴訟程序之主體及其參與程序之地位,所被承認之各式各樣權利
之總稱,為與程序的正義、當事人權同等概念之一般化用語,簡言之,即有主
張自己實體法上利益之地位及機會),僅當事人有之,上例前訴僅甲乙二受有程
序保障,未賦予丙程序保障,基於辯論主義,事實之主張及證據之提出,僅當
事人(甲乙)有主張及提出權能;二以通常紛爭解決之目的言,判決之既判力
僅於當事人間發生,即足矣。
貳 既判力相對性之例外
5 - 1
第 5 回 民訴法重要概念之二~既判力之主觀的範圍
不過,是否前訴訟之確定判決之效力 ,一律不及於當事人以外之第三人?
既判力相對性,非絕對原則,基於事實上之必要,亦及於一定範圍之第三人,
除非屬既判力主觀範圍擴張之關於人事訴訟、公司訴訟之「對世效」外,既判
力亦及於一定範圍之第三人,此通稱「既判力主觀範圍之擴張 」,包括:
一 訴訟繫屬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
見民訴法第 401 條第 1 項上段。謂「為當事人繼受人」,即由當事人所「傳
來的」繼受之人,谷口安平先生有一比喻:「返還房屋訴訟敗訴之債務人(被告),
放棄占有,自發性的退出占有之訴訟標的物後 ,有流浪漢住進,該流浪漢即不
能謂為債務人所『傳來的』人。此提及之所謂 『傳來』的要件,可以看得出『傳
來』中之繼受性,乃為既判力所及主觀範圍擴張之根據所在。」
此之繼受人,可分一般繼受人、特定繼受人。
一般繼受人
一般繼受人,又稱一般繼承人,乃未為承受訴訟之人,概括繼受當事人一
切權利義務之第三人(或謂在法律上作為一體而受移轉之他人),例如自然人死
亡、法人消滅或併存的債務承擔(民法第 305 條、第 306 條)時,概括地承受
其權利義務之情形。
特定繼受人
特定繼受人,或稱特定繼承人,指雖不繼受當事人之權利義務,而僅繼受
基於法律行為或法令規定(如民法第 425 條、第 923 條第 2 項),或國家處分,
而為權利或義務之繼受人。
特定繼受人,須繼受訴訟標的法律關係,惟如何之判斷基準,可認為是繼
受訴訟標的法律關係,學說爭議不已。學說上以適格繼受說(由當事人傳來的
取得當事人適格之人,為特定繼受人,以其結果上是否具有實體法上之地位為
判斷)、依存關係說(以當事人與第三人之是否具有實體私法上之法的地位之依
存關係,作為判斷第三人是否為當事人之特定繼受人)居多,由於此二說尚保
有彈性,實質的差異不大;實務則以訴訟標的係債權或物權為決定特定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物联网制造业向智能服务转型的新引擎-accenture.pdf
- 犌犅犣98—2017犎豺犪犾狋犺狉豺狇狌犻狉豺犿豺状狋狊犳狅狉狉.pdf
- 特大城交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pdf
- 煤矿安全监管新技术新装备陈小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pdf
- 玉米生产技术进步模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pdf
- 特色治疗方案降压就是硬道理-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pdf
- 现代韩国语动词语义组合关系研究序言冯志伟.pdf
-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设计-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pdf
-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与美国ernesthealth医疗集团.pdf
- 瓜类萎凋型病害诊断鉴定与案例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