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守群众的文化发展
目 录
留守人群分析.缺失的文明 4
留守人群,中国现代化进程之痛 4
境外媒体评中国留守儿童:繁荣的代价 7
乡村普现“空巢老人” 农村老人精神寂寞是大敌 8
一个特殊而不能被遗漏的人群——中国农村“留守妇女” 9
各界视角 11
社会给予的文化娱乐 16
浙江将为留守儿童建1000个“心灵书屋” 16
为留守儿童撑起“亲情家园” 17
“稻田计划”爱撒留守儿童 19
关爱山区留守老人 义工在行动 20
践行群众路线 关爱留守老人 21
央视2013关爱留守老人公益行动启动 23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充实留守妇女精神家园 24
情系妇女 爱暖人间 25
“农家书屋”让留守妇女叩开致富门 26
完善物质和精神文明,改善文化需求 27
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关爱城乡社会留守群体 27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 31
重建乡村文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之道 36
丰富农村留守老人文化生活的几点思考 41
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现状实施教育策略 45
免责声明:
本次“2015视界·浙江两会”专题信息产品由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联盟各成员单位联合编辑。信息内容采自公开的报纸、图书、期刊、数据库资源以及各大主流网站,每份专题我们都准确标明来源和出处,摘选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单位负责。
本期专题由东阳市图书馆编辑,如您需要更为详细的内容及跟踪报道,请与该馆联络。
留守人群是指长期留守在农村生活的人群,主要包括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随着农民大规模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人群,而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留守人群除了在生产生活,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精神层面的空虚和文化发展的匮乏更是急待改善。
留守人群分析.缺失的文明
留守人群,中国现代化进程之痛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由此带来的农村留守人口现象自新世纪以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在城市与乡村的分隔之下,一面是城市务工人员在生存和现金收入压力下的艰辛劳作、坎坷谋生;另一面是他们留守农村的家人同样沉重而苦涩的生活现实。亲人的分离和家庭生计的维系,使留守村庄的儿童、妇女和老人的生活承受了深刻的变化与负担。中国农村留守人群之痛,实则是现代化之殇。
沉重:农村留守群体的现实生活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生计和儿童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家庭生活的变动给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学习表现、内心情感等方面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父母监护的缺乏、现有监护的不力,让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面临安全无保、学业失助、品行失调等成长风险和隐患。
对于留守妇女,她们独自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承受着多重生活压力。“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是留守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沉重的劳动负担和家庭负担使留守妇女不堪重负,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夫妻二人拥有不同的生活世界,在知识、信息、观念、价值观等方面也逐渐显现出差异。流动与留守造成的长期夫妻分离,使得婚姻应有的一些功能很难实现,夫妻生活的不和谐使得他们的婚姻存在很多潜在问题。
此外,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的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由于子女的外出,农业生产、照看孙辈、人情往来等重负都压到了留守老人身上,导致很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堪忧。
分离:家庭之痛?现代化之殇!
针对农村留守人口的产生,通常的解释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这不仅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户生计水平。留守人口的出现是家庭为实现收入最大化而做出的权宜性决策。然而,农村留守群体沉重的生活现实果真是家庭自主选择的结果吗?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村留守群体的产生,其根本在于以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对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空间产生的巨大挤压,是以农村家庭幸福为代价来汲取乡村资源、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的结果。
应对:怎样的乡村?怎样的生活?
农村留守人口现象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社会问题之一,它的产生受社会发展、家庭环境以及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又与其他农村社会问题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农村留守人口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必将持续存在。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很对针对农村留守人口的支持性举措,例如,学校教育中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社区互助组织的成立、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等等。这些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