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第三节 肠球菌属 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导致医院内感染:如尿路感染、腹部和 盆腔感染、败血症、脑膜炎。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染色 G+球菌,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无荚膜、芽胞,部分菌株有鞭毛。 营养要求较高。能在高盐(6.5%NaCl)、高碱(PH9.6)、高胆汁(40%)、10~45℃生长。 菌落:圆形、中等大小、灰白色、不透明、S型,有γ或α溶血。 (二)培养特性 能分解多种糖类 触酶(-) PYR(吡咯烷酮-β-萘基酰胺)试验(+) (三)生化反应 目前分18种。引起医院内感染常见的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 常用的分型方法:rRNA基因探针分型法。 (四)分型 (五)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 但对大多数抗生素天然耐药。 二、微生物学检验 (一)标本采集 尿液、血液、脑脊液、脓汁分泌物等。 (二)检验程序 尿液、脓汁、穿刺液 血 液 涂片染色 分离培养(血平板、5%CO2) 初 报 挑选可疑菌落 增菌培养(葡萄糖肉汤、5%CO2) PYR试验 胆汁七叶苷试验 6.5%NaCl生长试验 血清学试验 其他鉴定试验 报 告 (三)检验方法 1、直接镜检 适用于:痰、脓、脑脊液、穿刺液标本。 2、分离培养 血平板:灰白色,圆形,中等大小,不透明,S型菌落,周围有α溶血或γ溶血。 选择培养基:叠氮胆汁七叶苷琼脂平板。 3、鉴定试验 (1)菌属鉴定试验: ①PYR试验:肠球菌、A群链球菌、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 ②胆汁七叶苷试验:+ ③ 盐耐受试验:+ (4)种间鉴定试验:P175表17-3 第四节 奈瑟菌属(Neisseria) 特点:为一群G-双球菌,无鞭毛,无芽胞,有菌毛,需氧,氧化酶及触酶 +。 种类:共九种,主要致病菌是 脑膜炎奈瑟菌(merningococcus) 淋病奈瑟菌(gonorrhoeae) 一、脑膜炎奈瑟菌 (N.meningitidis) 即脑膜炎球菌, 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2.培养特性 3.生化反应 4. 抗原结构 5. 抵抗力特点 (一)形态结构 G-,肾形成双排列 在患者脑脊液标本中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无芽胞、无鞭毛,具有荚膜、菌毛。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必须在含有血清或多种氨基酸、无机盐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血平板:半透明,灰褐色,圆形,湿润光滑露滴样菌落。 易自溶。 巧克力平板:圆形,扁平,蓝灰色,半透明,光滑湿润的菌落。 卵黄双抗(EPV)平板:较大,无色,光滑湿润,扁平,边缘整齐的菌落。 血清肉汤:呈微混浊。 3.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不分解尿素 氧化酶试验阳性 4.抗原结构 可分9个血清群,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 5.抵抗力特点 对寒冷、光、热力,干燥等十分敏感。室温3h,60 ℃ 5min死亡。 采集标本:注意保温迅速送检。 对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均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菌毛、荚膜、内毒素 2.所致疾病:传染源、传播途径 寄生在正常人鼻咽部,存在易患人群,与患者补体介导的杀菌活性缺陷有关。约2%-3%的人表现为流脑症状。 3. 免疫性 病原可产生群特异性抗体,但不持久。 (三) 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 菌血症期病人采集血液 有出血点或瘀斑者,可取瘀斑渗出液 有脑膜刺激症状,抽取脑脊液 带菌者:咽拭子 注意事项: 立即送检 注意保温(勿放冰箱) 防干燥 防紫外线 2、脑膜炎球菌的检验程序 血 液 增菌培养(葡糖肉汤) 分离培养 (巧克力、血平板) 鉴定试验 涂染检 氧化酶 葡、麦糖 多价血清 药敏试验 结果报告 鼻咽拭子 卵黄双抗平板 5~10%co2 37℃ 18~24h 37℃ 18~24h 37℃ 18~24h 脑脊液 瘀血点 离心 上 沉 清 淀 液 物 5~10%CO2 涂片 染色 初步 报告 直接凝集 脑膜炎球菌的鉴定依据 菌落特征符合 形态染色符合 分解葡、麦糖产酸 氧化酶、触酶阳性 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五)分类 40个种及亚种 1、按溶血情况分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又称溶血性链球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编)【抗生素精品课件】全国产科热点会议精神.ppt
- (精编)【人类遗传病课件】染色体病(71p).ppt
- (精编)【人类遗传病课件】染色体数目的变异(54p).ppt
- (精编)【糖尿病精品课件】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ppt
- (精编)【糖尿病精品课件】外科胆囊炎实习报告.ppt
- (精编)【糖尿病精品课件】消渴.ppt
- (精编)【糖尿病精品课件】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实践.ppt
- (精编)【糖尿病精品课件】飲食轉個彎 生命無限寬.ppt
- (精编)【体外膜肺ECMO精品课件】 A Novel Micro ECMO (MECMO) Circuit Decreases Bleeding and Allows for Easier Transportation.ppt
- (精编)【体外膜肺ECMO精品课件】 Accidental hypothermia.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