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微生物复资料123
普通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简述五界分类系统和三原界的联系和区别。
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简述A. Leeuwenhock ,L.Pastuer, R.koch,J.Lister等人对微生物学的贡献。A.Fleming,S.Waksman的重要发现。
A. Leeuwenhock 为安东列文胡可解密围观世界第一人 用自制的显微镜 观察到微小的生物
L.Pastuer通过曲颈瓶实验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R.koch发现结核病的病原菌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配置培养基
L.Pastuer, R.kochA.Fleming 发现青霉素
S.Waksman 发现链霉素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何谓纯培养?分离方法有几种?试以某种微生物为例说明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培养体。
答:纯培养获得大量同一祖先后代的过程
分离方法:1使用固体培养基获得春培养
分离方法:1固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细菌 真菌 放线菌
2使用液体培养基获得纯培养--蓝细菌,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
3使用显微镜 解刨镜操作获得纯培养==单细胞的挑选
1涂布平板法2稀释到平板法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纯培养体
何谓无菌技术?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答: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和培养纯培养物 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无菌技术: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一般用0.1013Mpa,121.3度15-30min的还制灭菌
含糖培养基在0.156KG|cm2 112.度15-30min进行灭菌
简述菌种保藏的方法。
1,传代培养2冷冻保藏3干燥保藏
研究微生物的重要技术有哪些?
1显微镜术和制片染色技术
2消毒灭菌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
3纯种分离和克隆化技术
4合成培养基技术;选择性和鉴别性培养技术
5突变型标记和筛选技术;深层液体培养技术
6菌种保藏技术
7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技术
8各种DNA重组技术等
答:原核微生物是细胞核没有核膜包围、DNA
没有组蛋白结合的一类微生物。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肽聚糖
磷壁酸: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是一种弱酸性物质。
内毒素其脂多糖由核心多糖、O-多糖侧链、和类脂A组成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由基础小体、钩状体和丝状体组成,跟细菌的治病性有关,也可用于鉴定细菌类型。菌毛(pilus):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附有的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的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是由F质粒编码的。
但其基本形态只有三种:球菌葡萄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
球菌杆菌、螺旋菌湿润或干燥、光滑或粗糙、透明度、粘稠度、质地、
正反面或边缘与中间颜色一致与否等———单个或少量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
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众多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所形成的细胞群体。其作用
:可用来保存菌种等
痤疮丙酸杆菌常生活于热泉水、缺氧湖底、盐水湖等极端环境中的生物。具有一些独特的生化性质,如膜脂由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在能量产生与新陈代谢方面与真细菌有许多相同之处,而复制、转录和翻译则更接近真核生物。古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可能共有一个由真细菌的祖先歧化而来的共同祖先试比较原核微生物主要类群的个体形态、群体特征以及繁殖方式。
真核微生物包括哪些大类群?其主要区别是什么?→侵入→脱光→早期的RNA转录→早期的蛋白质翻译→DNA复制→晚期的mRNA的转录→晚期的蛋白质翻译→装配→释放
何谓毒性噬菌体?简述其复制周期(增殖过程)。
毒性噬菌体:指噬菌体感染宿主后 么美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 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称为毒性噬菌体。
复制周期。吸附 传入 脱壳 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装配 释放
何谓温和性噬菌体,简述其代表种类。它与毒性噬菌体有何区别?
答 温和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指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附着)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具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不使细菌裂解,而成为与细胞同步增殖的遗传因子——前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前噬菌体可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菌的分裂传给下一代,不引起细菌裂解,这种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