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养膳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患者的养膳食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膳食 姓 名:杨志伟 地区:宁波 摘要:糖尿病是指体内胰岛素缺乏,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效用差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的糖代谢紊乱,并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长期控制不佳,会引起全身多种并发症。糖尿病类型中有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一些特殊类型糖尿病。本文就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安排进行概述。目的是让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对糖尿病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结合自身病理需要的情况下能做到合理调节膳食营养。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血糖,营养 糖尿病是指体内胰岛素缺乏,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效用差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综合症。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体力下降,体重减轻。以及各种并发症引起的症状,如:心慌气短,间歇性跛行,脑卒中,视力下降,皮肤瘙痒,手足麻木,腹泻便秘,阳痿,反复感染等。I型糖尿病患者多出都有以上的典型症状,且常会出现酮症中毒。Ⅱ型糖尿病多数无典型症状,而是以并发症为主。妊娠糖尿病一般发生在妊娠后期,占妊娠妇女的2%—3%。其他类型糖尿病是指一些少见的遗传,免疫综合症所以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虽然我们不需要过分顾虑,加重心理负担,但是正确的了解病情和合适的治疗非常必要,健康教育,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和自我检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套马车”。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极为重要。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历史回顾: 1921年前,“完全饥饿疗法”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基本疗法,但容易导致低血糖和酮症及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 1.1921—1950年代,采用“单纯主食控制法”,限制糖类色如,脂肪功能比升至70%,但因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随之增加。 2.1950—1990年初,逐步提高糖类供能比至60%—65%,脂肪降至25%—30%,但未解决SFA摄入过高问题,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事宜比例亦未明确。 3.1994—200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新的糖尿病营养治疗目标和营养供给量标准。 一、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的原因 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无法治愈的疾病之一,给全球的经济和人类健康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2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就有4千万左右,其中90%为Ⅱ型糖尿病。糖尿病已成为人类四大致死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再饮食后有效的降低血糖,导致糖尿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食。所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这是“富贵病”,对糖尿病的认识也一直停留在不敢吃,不能吃,少吃甚至不吃才能控制糖尿病。在这种错误的观念的引导下,许多患者都出现营养不良,血糖难以控制,病情恶化等现象。而糖尿病患者数量在日渐增多,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人口老龄化。随着社会发展,老年居民年龄比例增加。过了50岁许多慢性病相应出现。 高热量饮食,喜欢吃油炸食品,甜食,长期酗酒、饮酒过量。 肥胖,调查表明肥胖(内脏性)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遗传,具有糖尿病家族史。 活动少,缺乏体力活动是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那些坚持中度体力活动的人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焦虑、生气是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子。我们生活在物质横流,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能设的进步和发展。竞争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但是,过度激烈的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紧张的状态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惫等问题。这无形中也增加了糖尿病发生的几率。 ? 二、 糖尿病诊断标准(静脉血浆糖值)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正常 6.1 7.8 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 7.8 糖耐量受损)(IGT)6.1 7.8-11.1 以上两者都有 6.1-7.0 7.8-11.1 糖尿病 ≥7.0 ≥11.1 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源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健康人每日血糖虽有波动,但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血糖的来源有三条途径。 第一,来自食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通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是血糖的主要来源途径。 第二,来自肝脏,肝脏储有肝糖原,空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第三,来自饮食汇总的蛋白质脂肪等含糖食物。这些食物可通过糖异生变成葡萄糖。 血糖的去路有五条途径:(1).为全身各组织细胞提供大量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之需。(2).近期肝脏变成肝糖原储存起来。(3).进入肌肉细胞变成肌糖原贮存起来。(4).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5).转为细胞的组成部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