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docVIP

第二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doc

余姚市2005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请做在答题卷上) (31分) 1.根据给出的词语或拼音,在所对应的格子内写汉字,若给出的词语中有错误,请直写成正确的汉字。(3分) 2.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郁郁寡欢 B.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盛气凌人 C.引经据典 龙吟凤秽 囊荧映雪 D.心旷神怡 既物起兴 自不量力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B.“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用鼠。” .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 D.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等……春秋冬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4.从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来看完全同类的一项是(2分) A.我母亲心里又气又急。∥暴风雨就要来啦!∥雷声轰响。∥大雁归来。 B.实在标致极了。∥蛇!∥多美的景色呀! ∥村长不同意。 C.春天的赞歌。∥妙极了!∥禁止吸炯! ∥你改悔吧! D.飞机!∥我都得∥爱是什么? ∥暖国的雨。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2分) .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c.能否彻底减负,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D.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7.名句填空(6分)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过零丁洋》) ④岳阳楼有一名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与“忧乐”相应的名句是 , 。 8.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4分) ①《再塑生命》选自《 《 》。 9.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 风情所陶醉。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 领全组同学编写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4分) 读本书名: 》 活动过程:① ② ③ 10.口语交际题(4分) . 有时,当父母的往往喜欢这样抱怨自家的孩子:“你看,人家的孩子……”这句话说得简单又含蓄,不过,个中滋味也只好由那“自家的孩子”慢慢地体会。如果你是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16分) 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沽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养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 ③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大”就是一个铜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 ④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分了,其实就是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11.语段从哪个方?(3分) 12.品读下面的“吆喝”语言,说说它的艺术性和表达效果。(4分) ①萝卜赛过梨。 ②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搁萝卜一个大。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