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建模三维布局设计几个基本原则及举例.pdfVIP

汽车线束建模三维布局设计几个基本原则及举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车线束三维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 来源 :线束中国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 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 能也越来越多,所以连接各个电器件的线束也越来越复杂,成为当代汽车故障的 多发环节,也因此在汽车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汽车 线束的综合性能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汽车线束的整体设计中,三维布局是前提。 本文将重点阐述这部分。 1 汽车线束设计流程 汽车线束的设计流程见图1,详细分析如下。 1)由主机厂电气工程师提供整车电气系统的功能,电气负荷及相关的特殊要 求,电器件的状态、安装位置,线束与电器件对接的形式。 图1 汽车线束设计和制造流程 2)根据电气原理图对每个电气子系统及回路进行电源分配,其中包括搭铁点 的分配。并绘制相应的整车电气原理图。 3)绘制三维线束布置图。 4)根据各子系统电器件的分布情况,确定线束的布线形式及在汽车上的走 向;确定线束的外保护形式及过孔的保护;并根据电器件本身的插接件确定线束 上与其对接的端子和护套的型号:绘制二维线束图。 5)根据冻结的三维线束布置图和原理图,校核二维线束图;确认无误后方可 发图,经认可后试制、生产。 2 线束三维布局走向设计 线束的走向布局及分段,是根据车身钣金的具体情况,结合全车电器件的分 布综合来考虑的。线束的走向分段不可拘泥某种形式,而是要在车身钣金能够满 足线束布置的前提下,从整车电气角度来考虑其分布走向。 1 线束三维布局走向的主要原则 下面详细介绍线束三维布局走向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原则。 1)装配工艺性好 线束的走向分段设计一定要满足易于装配这个前提,尽量不要给总装增加过 多的工序,可考虑分装,如门线、仪表板线等:同时,要考虑最好不要使用特殊 工具就可以完成装配。 2)可维护性好 这一点是与第l 点相呼应的,不仅仅要易于装配,在售后维修方面,也要易 于拆卸,不可以因为要维修某个电器件需要拆下某段线束,而拆除其他多个零部 件,否则就将增加不必要的维修工时。 基于这一点,在线束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①所有线束的插接件应该布置在手可以触及的地方。或简单拆卸一些零部件 后。可以触及插接件; ②对于只能用一只手插拔的插接件,另一端插接件应该固定在车身上; ③同一部位的插接件应该应用颜色、大小、内部定位等方法,防止错装; ④插接件末端的线束应该预留一定的长度,以便于插接件的插拔,对于开关 端的线束建议预留80~100mm,仪表、音响、空调面板等维修率比较高的电器 件。其后端线束预留到可以容易插拔的长度; ⑤熔断丝盒的线束要留有足够的余量,以便于熔断丝盒的拆卸。 3)回路尽可能地短 在拆装工艺都考虑后,需要考虑如何布线能使电线回路尽可能的短,因为回 路短有如下好处:①电线上面的压降小,电器件获得的电压高或者得到的信号衰 减小:②可以减轻整车质量;③可以降低线束成本。 4)尽可能地减少线束分段 这一点有的时候和装配工艺性是矛盾的,因为有的时候为了方便安装便要将 原本可以是1 条的线束分成2 段.这是需要在实际线束三维设计中权衡的。因 为增加线束分段,势必要增加线束间的对接插接件。而增加对接件则需要考量以 下几点:①增加了线束上面的电压降,或是增大了信号的衰减;②增加了电气连 接的潜在的不可靠点;③需要增加安装点或安装支架,以固定对接件;④增加线 束组装工时和物料成本。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德系车辆上看到贯穿发动机舱、乘客舱、行李舱的一 根大线。这就是少分段的典型设计。 5)要考虑电磁兼容与抗电磁干扰这方面。 不仅仅是要从线材的选择上来做(如采用双绞线、屏蔽线等),更要从线束的 布线走向上来考虑。如某些欧系的蓄电池后置行李厢的车型,因为要将电流传输 给发动机舱电气盒及起动机,所以会有一根纵贯全车的大线径导线,时刻通以较 强电流。这个时候,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布线,将此大电流导线与其他信号线不加 以区别一并放在同一束线中,势必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所以通常会将此大电流 导线单独布置走向,

文档评论(0)

Huangni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