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客带来了网络时代的新文化运动
有一种叫做博客的新势力,在互联网的历史中孕育。有一种叫做博客的新文明,是饥饿人群的精神佐餐。有一种由Web2.0引发的新经济,每个人都摇身变成了生产者,物质生活的定义从此改变。现在,新一轮的“文化运动”以燎原之势席卷了中国,以博客为领头兵的Web2.0挥着“以个人为中心”的旗帜,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正如古人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高速前进的互联网行业把门户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博客是什么?”很多人第一次问这个问题时并没想到自己未来也会成为一名狂热的博客。
2003年12月14日,《新周刊》2003年度十大新锐人物颁奖晚会,作为嘉宾的房产大亨潘石屹向博客中国网创始人方兴东颁奖。潘当时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博客。而当操着浙江口音的方兴东解释半天后,他彻底糊涂了,只记住了一句疑似广告词的“Internet的2.0版本”。
2年后,芙蓉姐姐被选定为中国首部博客电影女主角,再加之新浪“名人博客”的“煽风点火”,博客以燎原之势席卷了中国。
就在“全民皆博客”时,IT圈儿里泛起一个包含博客,但却更高级的词――Web 2.0。“个性化”成为Web2.0时代最鲜明的标签,很多普通人因此一夜成名。人们的行为方式、经济生活都在慢慢质变……与此同时,新兴的网络势力用Web2.0做弹药,公然嘲笑以新浪为代表的三大门户的迟缓和落伍。
处于拐点期的互联网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颠覆力量。不经意间,博客这朵当初的小浪花已经掀起了互联网新一轮文化运动大潮……
第一章 博客打破互联网定式
随着写博客成为习惯,大部分人多年来形成的行为惯式被打破。一些网站也借助博客和Web2.0实现了转型,并看到了追赶新浪们的可能性。
互联网在改变着个人或网站的命运时,本身也发生着革命。
博客瞬间打破传统习惯
在戴军2005年的生日晚会上,一位朋友碰到其在《超级访问》节目中的搭档李静,一个问题顿时冲口而出:你写的那个阿姨现在怎么样了?
“什么阿姨?”李静莫名其妙。
“就是你博客里写的,打你家孩子那个!”
李静曾在一篇博客里提及家里请的阿姨打了小孩,该故事立刻得到很多朋友的关心让她始料未及。而这样的事情在李静成为博客后变得平常起来。写作博客1个多月来,她的生活也变得有些不一样。很多人和她一见面就谈她的博客,一下子增添了很多谈资。
曾经合作过很久的公关公司的老板也突然对她说,“看了博客才知道你竟然特别知性。我们准备再给你开一档节目,专门采访‘中国财富500强’。”以前大家看到的只是生活中嘻嘻哈哈、耍贫嘴的她,《超级访问》里也很少有太深的问题,是博客展示了李静的另一面。
李静的好朋友潘石屹则因博客改变了自己多年的习惯。老潘(业界对潘石屹的尊称)原本一直信奉禅宗所提倡的静思、冥想,认为说话剥夺了思考的时间,所以每当别人说“开会讨论讨论”时,他就说“还是让我一个人安静地思考吧。”
博客让他发现思考和讨论并不矛盾。通过静思写成的博客挂到网上后,往往会引来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留言。老潘曾写过一篇《广陵散与大长今》,便有人将嵇康招致杀身之祸的背景故事贴了出来,还有人点评嵇康的诗中佳品,这让对历史知识很感兴趣的老潘长了见识。“真是高人在野、大智慧藏于民间!”老潘说。同会议桌上的讨论不同,通过博客留言进行的讨论把成千上万人的各种思想都汇集了过来。
2005年7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良主持进行的《2005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短时间内,中国1/3的网民已成为博客,并且仍然在快速扩散之中。当李静和潘石屹这样的名人受新浪之邀开始博客之旅时,有更多的普通人像他们一样,发现有了博客的互联网世界完全变样了,更有魅力,也更强调个性。
“这年头,没个博客,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一名博客说。
和讯因此“绝处逢生”
2005年10月12日,搜狐和iResearch联合发表的首份《全球中文博客调查报告》显示,和讯网在博客服务商各项服务的综合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这份报告让很多人突然意识到,一直“立足财经,全面服务于中产阶级”的和讯变味了。
“我们初步完成了从Web1.0向Web2.0的转型。”和讯某负责人对记者说。
和讯的变化纯属无奈之举。在2003年,该网站的访问量和客户量已连续几年徘徊不前。虽然号称财经类第一网站,但他们在整个互联网圈里甚至连第二集团都算不上。1999年就融资几千万美元的和讯发展成这样,向谁都难以交待。
于是,董事会在2003年底请来了带着“新式社区”概念的谢文。按照谢的思路,和讯要做成一个封闭会员制的理财社区,最重要的特点是互动,由和讯提供平台,把社会上的理财力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