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1

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小题:1、 社会促进:形式——结伴效应、主场效应、观众效应 社会抑制:又称社会干扰。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的干扰 理论解释:(个人感觉这是重点) 优势反应强化说。他人在场——提高机体动机水平——优势反应增强 评价焦虑。他人在场激发行为者被评价意识,从而提高动机水平。影响因素:活动者觉知评价的程度。评价者的身份与态度。活动者的年龄和个性特征。 分散冲突理论。他人在场——两种趋势的冲突:注意观众和注意任务。 生理反应模式。激励或者威胁。 2、顺从:在他人直接请求之下按照他人的要求做的倾向,即接受他人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 顺从行为发生的规律:积极的情绪,顺从行为的互惠性,合理原因的效果。 增加顺从行为的技巧:登门槛、门前、低球、折扣、过度理由、引起注意 顺从和从众区别:顺从是在他人直接请求下做出的。从众没有他人的请求是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 顺从发生的心理规律:积极的情绪。顺从行为的互惠性。合理原因的效果。 3、服从:由于外界的压力而使个体发生呼喝外界要求的行为。外界的压力——他人和规范。 米尔格拉姆实验 影响服从的因素:命令者的权威性,其他人的服从与支持,服从者的道德水平与人格特征,权威的靠近程度,行为后果的反馈。 顺从和服从的区别:顺从来自他人的请求,是非强制性的,服从来自他人的命令,是强制性的。命令者和服从者之间往往存在规定性的角色关系,而请求者和顺从者之间没有这种规定性关系的束缚。 4、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倾向。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 从众的经典实验研究:谢里夫诱动实验和阿希线段判断实验。 从众行为的原因:信息型社会的影响。规范性社会的影响。 5、社会化: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合格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内容: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阶段:儿童期社会化、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成年期的社会化、再社会化(与社会化相伴随的是自我意识的发展) 艾里克森八阶段理论:每一阶段的认同危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怀疑羞愧。主动性与内疚性。勤奋与自卑。认同与角色混淆。亲密与孤独。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完美与绝望。 皮亚杰两阶段道德发展理论:根据行为后果判断是非,根据行为动机判断是非。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阶段顺序 命 名 基本特征 第一级水平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前习俗水平 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 以相对功利为定向 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 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 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 第二级水平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习俗水平 以“好孩子”为定向 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价值 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遵从权威,避免受到谴责 第三级水平 第五阶段 第六阶段 后习俗水平 以社会契约为定向 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以自觉守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来判断道德价值 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 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 社会化的方式:奖励与惩罚、模仿、认同 6、个性化(没找到) 7、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一)接近性。居住位置越近的人之间关系往往更亲密。 (二)熟悉性1.熟悉引起喜欢。2. 熟悉对象的性质与喜欢 (三)外表吸引力1. 外表吸引力的影响2. 外表吸引力的力量源泉 光环效应;刻板印象;辐射效应 (四)其他个体特征 能力。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例关系,才能越高,越受人喜欢。超出这个范围,其才能所造成的压力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个性品质 致命吸引力 (五)相似性与互补性。1. 相似性。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态度、价值观、兴趣、背景及人格特征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2. 互补性。双方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 8、首因效应。与人接触时(特别是头次接触时),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9、近因效应。最后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象所起的作用叫近因效应(或最近效应、最后印象)。 大题: 社会态度 态度的特征:社会性:后天习得性;主观经验性;动力性;稳定性与持续性;指向性。 态度的功能: 1.决定人们对外界影响的判断和选择。态度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地影响一个人的判断。 2. 态度影响人的行为。形成新的行为。改变旧行为。预测人的行为。 3.决定着个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 。态度作为一种行为倾向,会预定人们的反应状况,会潜在地决定人按什么方式对特定事物采取行为。 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家庭;同伴;团体。 2、个体的学习:条件反射;强化;观察学习 态度改变的策略: A.劝说宣传法——借助信息传递来改变态度。 传播者、传播过程、接收者、传播情境。 传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