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荆轲的故事
荆轲的故事
?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匕首?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王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翦以伐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秦始皇帝二十年(甲戌,公元前227年)》)
史料记载的这两个故事有惊人的相似性,表现在:一、历史背景相似两个民族都曾面临生存危机以色列民当时是一群松散的部族组织,没有君王统治,只有士师秉政,他们的家园耶路撒冷被摩押人占领,被奴役十八年之久我国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各大国逐鹿中原,征战频仍,燕国国力微小,随时面临被秦军并吞的危险二、英雄使命相似时势造英雄,国难当头,为保家卫国,英雄力挽狂澜,不辱使命以笏与荆轲虽身份、地位不同,但都是智勇双全的英雄,都有一致的目标,即刺杀敌国国君,挽救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结局虽不同,但壮举可歌可泣,名垂青史三、行刺方式相似这是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历史事件竟然能相似到这个地步真应了《圣经》上的话:“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传道书1:9-10)
参考文献:
[1]圣经(简化字与现代标点和合本). 南京: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2010 (2009年版).
[2]司马光. 资治通鉴[M](卷一). 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福建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欣(1980-),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文学、英汉翻译,现供职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论《史记·荆轲传》的叙事结构及其创作根源 [摘要]叙事结构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从表层结构看,《荆轲传》围绕荆轲刺秦王这一中心事件,塑造了一个志向远大、深沉多谋、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从深层结构看,《荆轲传》暗含着荆轲始终不被人们理解的人生悲剧《荆轲传》的表层结构源于司马迁志存高远的人生态度,其深层结构则蕴涵着司马迁在现实中得不到理解的人生缺憾
[关键词]《荆轲传》;叙事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
[作者简介]李泽需,梧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广西 梧州 54300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1―04
叙事理论认为,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其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一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二是共时性向度,即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称为表层结构,即由叙述的顺序所确定的字面意义层次的文本自身结构;后者称为深层结构,即具体的叙述话语同产生这些话语的整个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的超出话语字面的深层意义本文试对《史记?荆轲传》(以下简称《荆轲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探讨
一、《荆轲传》的表层结构
一般情况下,从叙述层面分析作品的结构,首先应当确定最小的叙述单位从句法分析的角度可以把叙述内容化简为一系列基本句型,最小单位叫做叙述句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故事结构简化提炼的结果是形成若干叙述句,这些句子之间是不可任意错乱的结构关系,即序列《荆轲传》的主要故事内容可以用以下几个叙述句构成一个基本的单线序列:(1)荆轲是卫国人,好“读书击剑”和与诸侯“贤豪长者相结”;(2)太子丹辗转结识荆轲,两人共同谋划如何对付秦国;(3)荆轲在秦廷上刺杀秦王;(4)荆轲刺秦王失败,燕国灭亡;(5)高渐离筑击秦王,鲁句践感叹自己当初错看了荆轲
《荆轲传》首先用几个片断简要介绍荆轲的身世爱好和交游情况荆轲“好读书击剑”,文武兼修,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在其父母之邦卫国受到秦国兼并威胁的形势下,荆轲“以术说卫元君”,可见他关心时势,以天下为己任荆轲在榆次与盖聂论剑,在邯郸与鲁句践赌博争赢局,都在别人的怒目或怒叱下逃去尽管这样会被别人视为胆小懦弱,但荆轲都没有为了逞一时之强而意气用事到了燕国后,“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荆轲始终胸怀天下这里再次提到他“好书”,可见他不仅仅是胸有大志,而且有真才实学“好书”和与诸侯“贤豪长者相结”,说明荆轲一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另外,作者写荆轲的交游,还特别提到“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通过这些描述,作者已为我们粗略勾画出荆轲个性深沉、志向远大的特点
在介绍了荆轲的身世爱好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