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拟人的古诗
拟人的古诗
??富?夏,有几处山水能使这些风流人物如此心驰神往?有几处风光能使文人雅士如此缠绵迷恋?
终于来到宣城
一走进这座皖南小城就隐隐听到苍老的吟哦之声:“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这是谢?I的声音,沙哑、低缓,透出一种淡淡的苍凉,是长期压抑后得到释放的舒畅啸然之气
谢?I是宣城最老的诗魂,他在南齐明帝建武年间来宣城任太守,政绩卓著,为官清廉,世称“谢宣城”谢?I留下的诗不多,薄薄的一本《谢宣城集》,其中四分之一的诗篇写于宣城他的诗被认为有“继汉开唐”之风,他的同代人沈约赞扬道:“三百年来无此作也”;连诗仙李白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生低首谢宣城”宣城因谢?I而辉煌,历代名士贤达,慕名纷然而至,因此也诗化了宣城,宣城的山山水水也成了他们诗词歌赋的载体
谢?I“高斋视事”成为宣城一带的佳话谢?I在宣城任太守时期,在治所之北自建一室,取名“高斋”,为起居理事之用后人将高斋改建,取名“谢?I楼”,成了流韵千古的一大景观
谢?I公余闲暇就在高斋吟诗弄文登楼远眺,临风抒怀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敬亭山,“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在观山观水中,在与大自然对接中,他超越了时空,生命也超越了自我,因此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自谢?I以来,先后直接写宣城的诗歌有六百多篇无论你的视线在何处停落,都有一页清纯的风景脚下的宛溪水,吸收了多少幽谷兰露,接纳了多少桃花流水,山花落水时,鱼鹰惊梦;青鸟点足处,尺水兴波紫燕掠过楼头,撒一天呢喃;柳絮飞落槛格,敷一方清雪远眺山景白云悠悠,丘壑中雾岚袅袅从深山峪谷的寺庙传来的晨钟暮鼓,穿过葱茏林木,一声一声,悠长而深远
中国古代官场有个奇怪的现象,诗人都曾经雄心万丈,自诩有天经纬地之才,一旦仕途蹇涩,官场不得意,便寄怀山水,放浪江湖,而且似乎越不得意,诗越写得好
而谢?I的老叔谢灵运正是这种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他不同于陶渊明吟咏在自己一亩三分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他的视野一直囿圄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瓜田秧圃,栖身垄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典型的耕读人家,是封建农业社会最完整的一个细胞人生归道,以求自安,这是陶渊明隐居之后,能够抵御世俗的诱惑,安于贫困,与田园相伴终身的人格之源“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充满这一画面的是宁静与自足,而这一切皆来自诗人超然的情怀
谢灵运则不然,这与他是纨绔子弟、贵族出身有关他生于东晋王、谢两大门阀世族的谢家,曾叔祖是东晋宰相谢安,祖父是名将、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谢玄十八岁的谢灵运就袭封康乐公,食邑三千户,从小就养成一种放浪、奢靡的生活习性谢家的庄园也相当恢宏壮观,且不说丹阶玉墀,琼楼高阁,舞台水榭,一应俱全,而且风景极佳:“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背阜,东阻西倾抱含汲吐,款跨纡萦”“山纵横以布护,水回沉而萦邑”,这是一座极富匠心的园林园内园外之景相连在一起,构成深远、苍茫、缥缈之境,他从小生活在这种诗天画地之中,能不与物俯仰,神思焕发,诗潮澎湃?可以说既有士族居住之地必有的园林,也有文人生存的人工之境,所以谢家旺族,不仅出宰相、将军,也必然出诗人作家
王、谢两族是东晋王朝门阀世族的领袖,谢灵运处在门阀、军阀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官运时起时伏,再加上他本人的门第优越感和个性的特别强烈,一生仕途??,后来外放永嘉做了太守
这位风流太守童仆成群,婢妾簇拥,常常不事政务,浪迹山水,染上一种狂热的山水癖每次外出,“四人拖衣裙,三人提坐席”,恃才傲物,臧否人物,指点江山,狎山戏水,达到嚣张的地步有一次,他为游玩竟然从上虞始宁的南山伐木开道,一直到达临海,所带奴仆达数百人之多临海太守王绣起初以为是山贼抢劫,大为惊恐,后来知道是谢灵运,才放下心来谢灵运一玩起来,往往几十天不归,既不报告,不请假,也不怕弹劾他到处探奇访胜,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他还发明了一种“谢公履”,为防登山打滑,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谢?I虽不及他叔叔放诞,但山水诗却继承了他叔叔的衣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谢?I生活的时代是山水诗走向成熟的时代,也是最狂热的时代,玄学思潮弥漫士林,人们对世界乃至宇宙的思考出现了质的飞跃,诗歌作为“哲学的表象”自然承受了这种辉煌,也就是说进入了哲理的时代谢?I的《始之宣城郡》《游山》《游敬亭山》等明显地带有这种痕迹但是谢?I的诗又超脱了山水加情理的模式,把山水诗写得更加“流转圆美”,熔景情于一炉,开拓了山水诗雅致淡远、引人遐思的审美空间所以李白对小谢极其崇拜,“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他常自比小谢,更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我去谢?I楼正遇雨天江南的春雨,霏霏、沥沥、淅淅,如烟似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勾人魂魄公园正在维修,因雨又停工,没有游人,也没施工的工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