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化1-绪论.ppt
谢谢 生物化学 满分 100分 平时30% 考试70% 旷课:一次扣5分 迟到:一次扣2分 点名之后请假,算旷课 绪 论 生物化学:利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故又称生命的化学。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调控等。 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实际应用 参考资料 第一节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化于1903年独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古代生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贡献) 1、公元前12世纪,用粮食制成酱、饴和醋,表明是酶学的萌芽时期。 2、公元前21世纪,用曲造酒。“曲”即为今天的“酶”。 3、汉代淮南王刘安制成豆腐,说明已经应用了近代生化的方法。 4、唐朝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实际是用富含VA的猪肝治疗夜盲症。 5、北宋沈括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是用沉淀等方法从尿中提取性激素制剂。但是最新结果表明阴炼法秋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镁、磷酸钙等无机难溶药物 。 6、明末宋应星记载的用石灰澄清法将甘蔗制成糖。由甘蔗汁或甜菜汁制糖时的初步提纯方法。在甘蔗汁中加石灰乳使其成中性或微碱性,加热至沸,可以中和汁中的游离有机酸和使蛋白质、色素、果胶质等部分沉淀。将清汁蒸浓、结晶、分离即得粗糖。 近代生化: 1、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 A. Scheele:瑞典化学家,从动植物中分离得到甘油、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尿酸、酒石酸等。 ???B. Lavosier:法国化学家,1.首次证明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2. 同时证明燃烧过程是物质与氧的结合过程。 2、奠基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A. 科学家对生物物质代谢、平衡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基本阐明了酶的化学本质以及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物质代谢途径。 B. Summer:美国科学家,1926年得到脲酶的结晶,证明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 Krebs:德国人,发现了尿素循环和三羧酸循环。 D. 1919-1922,吴宪提出用比色法测定血糖;1924-1942,吴宪提出蛋白质变性学说。 3、大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A. 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完成胰岛素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 B. 1953年, Watson,Crick首次描绘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使人们第一次获知基因结构的实质。 C. 1965年,人工合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牛胰岛素。 D. 20世纪70年代,建立重组DNA技术。 E. 1981年,完成酵母丙氨酸tRNA的人工合成。 F. 发现了核酶,发明了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 G. 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物化学研究的诺贝尔奖(2000——2010) 2000年诺贝尔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人阿尔维德-卡尔森、美国人保罗-格林加德和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三人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输”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1年诺贝尔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人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artwell)、英国人保罗-诺斯(Paul Nurse)与他的同事蒂莫希-亨特(Timothy Hunt)共同获得。三位科学家在有关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做出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控制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真核细胞在内的主要分子。 2002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获奖的原因是在生物高分子大规模光谱测定分析中发展了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方法)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核电磁共振光谱法确定了溶剂的生物高分子三维结构”),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和约翰-苏尔斯顿。他们因为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的基因规则。 2003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美国科学家阿格里和麦克农因为对细胞隔膜的研究。对细胞隔膜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本的生命进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74岁的美国科学家保罗和即将70岁的英国科学家彼得两人以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奖 化学奖: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2005年诺贝尔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