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遗传及其分子基础.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遗传及其分子基础.pptx

第五章 遗传及其分子基础第一节 遗传学基本定律一、Mendel的遗传学定律二、基因的连锁与交换三、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何谓遗传学(Genetics)?经典遗传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遗传(heredity)和变异(variation)规律的科学。现代遗传学的概念:是研究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传递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基础科学——直接指导医学研究和动物、植物、微生物育种。遗传学的发展史(一)、 在孟德尔以前及同时代的一些遗传学说1.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泛生论”2.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遗传主要由雄性决定”论3. 拉马克(Lamarck J. B., 1744-1829) 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②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遗传学说。如长颈鹿颈、家鸡翅膀等。4. 达尔文(Darwin C., 1809-1882)①重新系统的提出了“泛生论”认为身体各部分细胞里都存在一种“胚芽”或“泛子”,它决定所在细胞的分化和发育。②承认获得性遗传的一些论点。5. 魏斯曼(Weismann A.,1834-1914)①种质连续论:种质是世代连续不绝的;②支持选择理论;③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老鼠22代割尾巴试验。11 6.高尔顿(F. Galton)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人类智力的遗传,发表了“天才遗传”,认为变异是连续的,亲代的遗传性在子女中各占一半,并彻底混合,即“融合遗传论”。认为基因在后代中融合是不正确的,也不是遗传的普遍规律,但首开数量性状研究之先河。(二)、遗传学的诞生 1. 个体遗传学向细胞遗传学过渡(1910年之前)(1)孟德尔(Mendel G. J. , 1822-1884) 豌豆杂交试验(1856-1864)系统研究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他假定细胞中有“遗传因子”,认为性状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所控制的。(2)1900年,狄·弗里斯(de Vris H.)、科伦斯(Correns C.)和冯·切尔迈克(von Tschermak E.)等植物学家在不同国家用多种植物进行杂交育种试验,都得出了与孟德尔相似的解释,证实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确认该理论的重大意义。2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孟德尔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1910年起,孟德尔遗传规律被命名为孟德尔定律。1906年W. Bateson为这门新学科创用了“遗传学(genetics)” 的命名,而且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遗传学术语。 1909年,约翰逊(W. Johannsen)创用了“基因(gene)”一词来取代“遗传因子”,被大家所接受并沿用至今。同时又创用了“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等名词。(三)、遗传学的发展1. 细胞遗传学时期(1910-1939)此时期主要是确立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较为突出的贡献是1910年摩尔根(T. H. Morgan, 1866-1945 )带领着他的三位弟子A. H. Sturtevant、C. B. Bridges和H. J. Muller创立了连锁定律,通过实验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以直线排列,建立了基因的念珠模型(beads-on-a-string)。2. 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1941-1960)此时期研究的对象从真核生物转到了原核生物,更为深入地研究了基因的精细结构和生化功能。标志性的成果有(1) 1941年G. W. Beadle 和E. L. Tatum合作建立了“一个基因一种酶(one gene-one enyme)”假说;(2) 1944年O. T. Avery 等用纯化因子研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3) 1952年 A. D. Hershey 等在研究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再次确认 DNA是遗传物质。 3.分子遗传学时期(1961-1990)(1) 1961年F. Jacob 和J. L. Monod 建立了大肠杆菌的操纵子学说(operon theory),阐明了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问题。 (2) 1965年美国的青年科学家M. W. Nirenberg 创用了无细胞系统和三联体结合实验,破译了遗传密码。(3) 1966年G. Khorana利用重复共聚物分析也破译了遗传密码。(4) 1977年F. Sanger和W. Gilbert分别创用酶法和化学法建立了DNA的测序方法。在这一时期还发现了很多重要的酶,建立了一系列新技术以及新的重要理论:1962年W. Arber提出限制与修饰学说,并发现I类限制性酶;196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