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法律方案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用法律方案研究

信用法律制度研究 钟明霞 深圳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一、信用:当今中国最稀缺的资源   当前,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日趋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不协调发展,密切相关。计划经济时代,信用问题暴露得并不明显一切依政府计划行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来自政府和党团组织的权威,而政府和党团组织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到了互联网时代,信用几乎是电子商务的灵魂。一个法治社会,最大的特征就在于人们的合法预期受到保护,各种社会主体都应是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的恶化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市场交易秩序、危及交易安全,甚至影响到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信用危机已经成了关乎市场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生死存亡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信用危机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首先是商业失信,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诚实信用无从谈起。面对虚假的广告宜传、营销人员的信口雌黄,消费者再严加防范、小心戒备还是屡屡上当。据统计,1998年我国市场上充斥的假冒商品总值超过1300亿,不但老百姓深受其害,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信誉损失。而屡禁不绝的金融诈骗、恶意逃债,使金融企业放贷投资如临大敌、寸步难行,也使担保者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以个人信贷为例,曾经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上海个人信用消费贷款,由于运作当中频频发生信用危机,如今风光不再,这一新事物正陷入全面退出的尴尬境地。 [1]而集资诈骗、信用证诈骗等破坏商事信用的犯罪更是触目惊心,危害严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心脏”,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犹如向“心脏”刺上一刀,轻则破坏银行信用,让银行蒙受损失,重则造成金融风险,甚至酿成金融危机.再有上市公司造假,也几乎到了泛滥的地步,从银广夏到郑百文,从大庆联谊到蓝田股份,虚假陈述、虚构利润,有钱时猛扩张,没钱时用骗术,不但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众说纷纭的股市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次是政府失信,这样的例子也是频频可见。河南省某地前不久发生了这样一起诉讼,捉凶市民状告公安机关悬赏未付酬。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和《合同法》第7条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事行为的基本原则。但河南某地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执法机关悬赏却不兑现,显然违背了上述法律的基本原则,也自然破坏了国家机关应有的信用.山东省临沭县政府因被告上法庭,无胜诉可能的县政府为了“反败为胜”,竟然集体出具伪证。 [2]这反映出了部分基层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较普遍的信用缺失。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不仅是企业信用,是交易双方的信用,更是政府的信用.政府信用的缺失,不仅会让民众处于绝境,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就外资BUT [3]而言,外商回报(外方运营期间的购买协议)无法兑现,是外商在中国投资BOT项目的主要风险。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王首清先生主持的一份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份针对全球介入过中国BOT项目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列出了外资BOT项目在中国的123项风险的不确定性,排在最前的就是中方信用风险。 [4]当然,在很多BOT项目的合同中,政府守信的成本过高,也加大了政府守信的不确定性。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信用体系的不成熟、不健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诚信和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国民信用状况恶劣主要是源于缺乏明晰的产权界定和强烈的维权意识,由政府指定贷款和指令形式形成的信用关系缺乏切实的保证;对于失信赖帐等行为惩处打击不力,以及信用服务机构薄弱、提供的服务水平不高等原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亦指出,普遍失信现象在于社会规范不成熟,制度安排不合理,对人们的行为有不良诱导作用,即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厉,而守信行为的收益不明显。事实正是如此,当人们发现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还不成熟,有许多空子可钻,另一方面感觉到不守信又没有什么惩罚,反而有获大利的情况,他必然会选择不守信。由于对违规行为处罚太轻,长久下去,守法经营的人就有可能被同化.政府失信也是如此。信用约束实际上是利益约束,法律对政府信用的约束之所以无力,是因为百姓的“人心选票”不能决定官员的仕途,所以当下官员信用缺失并不意味着任何利益损失。普遍的信用缺失,不仅导致个人、企业交易成本和社会总成本的大大提高,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且会严重地侵蚀社会诚信资源。当信用成为稀缺资源,不仅使我们的现实经济生活遭受破坏,更为严峻的是,广大公众对文明社会的美好信念也由此产生动摇。   二、美国的信用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机时   美国的信用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极其发达和完善,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楷模。它有一整套严格的保护投资者的法律.根

文档评论(0)

jcc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