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课程与教学原则.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格课程与教学原则

3、努力把握运用教学方法的真谛,在教学方法组合运用上创新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体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由重共性向重个性转变,由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由重教室向重现场转变。 考核方法改革要体现由选拔考试向达标考试转变,由考记住什么向考会做什么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往往是方法组合运用上的创新,一种有效的方法组合,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在头脑中应有一个“教学方法库”,既不能抱残守缺、也不能孤陋寡闻,才能左右逢源。 正确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4、积极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几年来,杭州市职教教研室与上海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合作,开展《基于职业资格标准的中职专业课程改革》、《学分制条件下的中职课程改革》、《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等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并已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这些课题研究体现了一个鲜明的职教新课程理念,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努力将“教师传授中的学生的听”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做”。 强调教师的脚手架功能,双师结构,双师素质 强调知识理论型、专家型功能 专业教师 满足经济界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就业是重要动力 系统地学习经过组织的主题材料,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 学习过程 教室与实习一体化;团队式学习,协作性强;服务与生产性学习多 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主要学习地;独立学习,竞争性强;书本学习是基础 学习方法 综合能力,多种形式评价 书面考试,学科标准 教学评估 双证书,融通 学历证书 证书制度 校内外经验一致,行为导向重于书本知识,注重过程 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与专业性,注重内容的教学 教学内容 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弹性学制,职前与职后结合 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是主体,职前教育 学习制度 态度、知识和技术技能 偏重理论知识和文化技术 培养目标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学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项 目 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学科教学模式有明显的区别 (四)创新机制和载体 凸现职教德育特色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投入大、效益低。究其原因,一是职教德育没有自身特色;二是我们过多的强调了德育的社会功能,往往忽视学生个人需求的功能。因此,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大力创新,形成自身的特色。 1、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学做人与学技能紧密结合 2、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丰富职教德育的内涵 3、创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内容 4、注重学生求职心理调适,形成有职教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 5、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活动,使培养的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和较强的能力走向社会、融入职业 * 职业教育 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叶 高 炎 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杭 州 中 华 职 业 教 育 社 2007年12月 当前的职教形势可以这样概括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 但也要看到,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我国职业教育作为后发性教育,在新形势下改革和创新的空间很大。 越是最好时期越要保持清醒头脑。 要赢得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空间,重要的着眼点是以下四个方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校企合作要进入“深水区” 对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伤筋动骨的变革 提高教师素质是“重中之重”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和前景 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与教学原则、方式、方法的集中概括和体现,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可以说,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决定着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和前景。如果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仍然死守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科知识逻辑为引导、以陈旧的技能训练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然使职业教育走入歧途。因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与市场无联系,与就业相脱节,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一要考虑经济社会用人市场与多元化求学市场的两种需求的平衡,提高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