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波与冲击动力学一.pptVIP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弹塑性波与冲击动力学一

1-6 本课程的任务 目的: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典型现象与规律。应用数学力学工具,分析解决典型波动问题,并根据波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研究方法:理论、实验、数值计算 基础工具:数学 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思考题: 1、固体动力学与静力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动”的含义? 2、什么是弹塑性波?有何应用?举例说明。 1940~1948年,Rice、Mcqueen和Walsh对流体动力学中有关冲击波的研究推广到高压固体,发展了固体冲击波理论(流体动力学近似),并进一步将该理论推广到中等压力以下,从而建立并发展了一维应变塑性波理论(流体弹塑性近似)。 1948年,White、Griffis分析了具有上凹形状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材料(递增硬化材料),认为这种材料必然会导致冲击波阵面的形成。 1948年,Taylor提出了刚塑性弹垂直撞击靶板的变形理论、弹体材料屈服强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弹塑性扩孔理论。 1948年,Соколовский,1951年Malvern等提出弹粘塑性波一维理论,从而应力波理论发展了应变率相关的理论。 1951年,Malvern讨论了一维粘塑性波即与应变率相关的模型。 Lee(1952)分析了具有塑性卸载的应力或速度边界条件下,材料中波的传播问题。研究对象为一半无限长应变率无关材料杆(线弹性-递减硬化材料),恒定外载持续时间为T,然后突然卸载到零。 1952年,Freiberger进一步发展了靶板塑性动力学理论。 1953年,E.H.Lee,1968年Clifton,1968~1971年丁启财,通过不断的研究,将一维应力和一维应变中的问题解决得较为完备了。 1954年,Kolsky对HPB作了改进,设计了SHPB。 1958年,Zaid和Bodner研究了薄板击穿的花瓣动量理论。 1959年,Morland对弹性和塑性波的传播和冲击波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给出了线性-递增硬化材料在一维应变情况下的弹塑性本构方程。 1963年,Perzyna将弹粘塑性波理论发展到三维情况。 Wilkins(1964)、Hopkinson(1966)、Herrmann(1969,1973,1976),以及Nunziato(1973)对一维应变波传播中的粘塑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974年,Awebuch和Bodner提出了既适用于薄板也适用于中厚板的多阶段挤凿机理的塑性力学理论。 Clifton(1974)和Davison (1977)讨论了适用于对一维应变问题的连续介质塑性理论。 Davison和Graham(1979)出版的著作对固体的冲击压缩响应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评述,包括对塑性效应的处理。 1989年,Eftis、Kotoul等分别用不同的本构模型对韧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中裂纹生长至层裂的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实验比较研究。 国内从上世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对板壳的撞击穿孔、圆管壳体内部爆炸的结构动态响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朱兆祥、王礼立、杨桂通、段祝平、郑哲敏等著名学者各自对固体中应力波理论、塑性动力学理论、金属在高应变率下的动力学性能,以及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及其在核爆炸和穿甲方面的应用,还有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北京大学王仁教授对动态屈曲和高速撞击进行了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长期对应力波引起的层裂、弹塑性边界的传播,以及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张庆明教授针对航天器的安全防护问题,对不同介质和结构超高速碰撞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当前的弹塑性波研究发展趋势: 进一步由一维理论向二维、三维理论发展。 由一维应力加载向复合加载条件下应力波研究发展。 由小变形应力波理论向大变形的应力波理论发展。 由应变率无关理论向应变率相关理论发展。 由不考虑损伤到计及损伤累积效果。 由纯力学向热-力学耦合的应力波研究发展。 由各向同性介质向各向异性介质和复合材料研究发展。 当前的弹塑性波研究发展趋势: 研究波与材料本构间的关系。 细观力学和材料科学结合,研究材料细观结构对波的影响,反过来指导材料设计。 研究波引起的失效和破坏的机理及其实际意义。 与实验力学相结合,推动无损检测、无损评估的发展、成为新技术、新方法、新原理的重要源泉。 动力学软件快速发展,发展新的数学解析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 高新动态力学实验手段与检测技术被更广泛地应用。 1-4 塑性力学与波动理论(力学学科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1-4-1 塑性力学(黄筑平—北大,余同希—香港科大) 塑性力学是研究当材料和结构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力学行为的一门学科,它是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塑性力学不仅是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等许多研究领域的理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