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心理学六(周晓红).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社会心理学六(周晓红)

现代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社会动机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   1、社会动机及其理论探索   2、侵犯动机 3、亲合与利他动机    第一节 社会动机及其理论探索 社会动机,顾名思义,是驱动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力量。人的社会行为的发生和表现,从其外在形式来看,总是与一定的目标和方向相联系的,而从其内在起因来看,则总是由一种或多种动力所推动和驱使的。如果说外在的目标和方向说明了社会行为的指向、所要获取或所要达到目的,那么,内在的动力则解释了社会行为的为什么问题。社会动机的研究直接涉及到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它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内驱力、需要与动机 内驱力是人体维持和恢复生理平衡状态的产物。 生理需要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机体内生理内驱力的存在 。 体内所存在的这种内驱力必须在个体的心理上有所映,也就是说个体要意识到这种生理内驱力的存在,要感受到体内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生理紧张。 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活动的直接原因,它揭示了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因和行为活动的目标方向。 心理内驱力与生理内驱力的区别 心理内驱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的产物,是后天的、习得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而生理内驱力则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靠遗传获得的。 心理内驱力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人会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对的心理需求;但生理内驱力则是生物遗传的产物。 生理内驱力产生于生理不平衡,心理内驱力则产生于由社会生活环境所导致的心理不平衡。 本能:从麦独孤到威尔逊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人的一些社会性本能,来源虽必然是很早,早到他的原始的时代,甚至可以更早地追溯到和猿猴难于分辨的他的远祖的时代,却直到今天还在对他的一些最好的行为提供动力。” 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我们可以将本能定义为一种遗传的或先天的心理-物理倾向。这种倾向决定了人们去知觉;去注意某种确定的目标;去体验知觉这种目标所形成的某种特殊的情绪兴奋,按与其有关的某种特定方式行动,或者至少要去体验一下这种行动的冲动。” 对本能论的反击 不存在确实的证据能够证明麦独孤所理解的本能的存在; 这种学说阻碍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它暗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用本能解释就可以一了百了; 麦独孤在20年代以后去了美国,而美国的文化氛围是与本能论格格不入的。 社会动机的非本能论解释(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最低层级的需要是生理需要,这是一种随生物进化阶梯的上升而逐渐变弱的本能欲求;最高层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随生物进化阶梯的上升而逐渐显现的潜能。从最低到最高一共有五个层级,分别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不仅人的需要是呈一层级而排列的,而且需要的满足也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这一顺序表现为一波状起伏的递进曲线。 一种需要一旦有相当的程度上被满足后,其对个体所具有的重要性就开始逐渐减少,个体对这种需要所持有的满足强度也开始不断减弱,但这种需要仍存在于个体自身之中。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外界施加于个体身上的强化,这种强化决定了个体今后行为活动的愿望强度和行为活动的方向目标。强化指的是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影响作用。 强化理论不考虑人的头脑中所经历的过程和发生的变化,不考虑个体自身的内部过程对其外在行为表现的制约作用,而只注重外在行为表现与周围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着眼于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表现所具有的影响作用。 社会动机的非本能论解释(三) 班杜拉的自我强化论 “行为通常是在没有直接外部强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有些活动是靠预期的后果来维系的,但绝大多数活动是由自我强化来控制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为自己确立了某些规范,并以自我酬赏和自我惩罚的方式对自己的行动做出反应。” 自我强化的基本要点有二:(1)强化物完全由个体自身所掌握和支配,即当个体打算想要自我强化时,随时随地都有强化物可以使用。(2)强化的标准和依据是由个体自己确定的,即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强化,以及行为表现的好坏是由自己确定的。 第二节 侵犯动机 侵犯概念的确定 A.H.巴斯:侵犯是个体向另一有机体施加有害刺激的一种行为反应。 J.多拉德和N.E.米勒:侵犯是以伤害另一生命机体为目的的一种反应。 班杜拉 :侵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物,它包括造成伤害的行为、破坏性的影响以及社会标定过程。 1988年在美国阿肯萨州发生校园枪击案,凶手只有11岁和13岁 侵犯的特征 侵犯意图和动机的存在,它是一种有意使他人遭受伤害的行为。 侵犯不仅包括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也包括企图在心理上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暴力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是侵犯行为,辱骂诽谤、毁人名誉的行为同样也是侵犯行为。 一种行为是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