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航电GPS
5 全球定位系統(GPS)5.1基本介紹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簡稱。GPS起始於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其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方案論證和初步設計階段。從1978年到1979年,由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範登堡空軍基地採用雙子座火箭發射4顆試驗衛星,衛星運行軌道長半軸為26560km,傾角64度。軌道高度20000km。這一階段主要研製了地面接收機及建立地面跟蹤網,結果令人滿意。第二階段,全面研製和試驗階段。從1979年到1984年,又陸續發射了7顆稱為“BLOCK I”的試驗衛星,研製了各種用途的接收機。實驗表明,GPS定位精度遠遠超過設計標準,利用粗碼定位,其精度就可達14米。第三階段,實用組網階段。1989年2月4日第一顆GPS工作衛星發射成功,這一階段的衛星稱為“BLOCK II” 和 “BLOCK IIA”。此階段宣告GPS系統進入工程建設狀態。1993年底實用的GPS網即(21+3)GPS星座已經建成,今後將根據計畫更換失效的衛星。現有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有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和俄羅斯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loble Naviga2tion Satellite System) ,簡稱GLONASS,以及中國北斗星,歐洲伽利略。5.2系統組成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三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 使用者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如圖5-2.1空間部分:GPS的空間部分是由24顆衛星組成(21顆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它位於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運行週期為12h。衛星均勻分佈在6個軌道面上(每個軌道面4顆),軌道傾角為55°。衛星的分佈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 顆以上的衛星,並能在衛星中預存導航資訊,GPS的衛星因為大氣摩擦等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航精度會逐漸降低。地面控制系統:地面控制系統由監測站(Monitor 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 Monitor Station)、地面天線(Ground Antenna)所組成,主控制站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春田市(Colorado. Springfield)。地面控制站負責收集由衛星傳回之訊息,並計算衛星星曆、相對距離,大氣校正等資料。使用者設備部分:用戶設備部分即GPS信號接收機。其主要功能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跟蹤的衛星信號後,就可測量出接收天線至衛星的偽距離和距離的變化率,解調出衛星軌道參數等資料。根據這些資料,接收機中的微處理電腦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進行定位計算,計算出用戶所在地理位置的經緯度、高度、速度、時間等資訊。接收機硬體和機內軟體以及GPS 資料的後處理套裝軟體構成完整的GPS 使用者設備。GPS接收機的結構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部分。接收機一般採用機內和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源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源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源時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記憶體供電,以防止資料丟失。各種類型的接受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使用。5.3工作原理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鐘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曆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記錄衛星信號傳播到使用者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位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虛擬碼)發射導航電文。GPS系統使用的虛擬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用的C/A碼和軍用的P(Y)碼。導航電文中的內容主要有遙測碼、轉換碼、第1、2、3資料塊,其中最重要的則為星歷數據。當用戶接受到導航電文時,提取出衛星時間並將其與自己的時鐘做對比便可得知衛星與用戶的距離,再利用導航電文中的衛星星歷數據推算出衛星發射電文時所處位置,用戶在WGS-84大地坐標系中的位置速度等資訊便可得知。GPS接收機對碼的量測就可得到衛星到接收機的距離,由於含有接收機衛星鐘的誤差及大氣傳播誤差,故稱為偽距。對0A碼測得的偽距稱為UA碼偽距,精度約為20米左右,對P碼測得的偽距稱為P碼偽距,精度約為2米左右。GPS接收機對收到的衛星信號,進行解碼或採用其它技術,將調製在載波上的資訊去掉後,就可以恢復載波。一般在接收機鐘確定的曆元時刻量測,保持對衛星信號的跟蹤,就可記錄下相位的變化值,但開始觀測時的接收機和衛星振盪器的相位初值是不知道的,起始曆元的相位整數也是不知道的,即整周模糊度,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