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方案.doc

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方案

论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 魏磊杰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规则构建应侧重保护以下三类主体之利益:(1)保护少数股东之利益使其免受多数股东表决权滥用之危害;(2)保护多数股东之利益使其免受公司内部人(如公司董事)权力滥用之危害;(3)保护与公司交易第三方(特别是公司债权人)之利益使其免受公司董事或多数股东对公司资本滥用之危害。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即为保护少数股东之利益使其免受多数股东表决权滥用之危害而做出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i]本文拟从制度的起源、发展、理论基础、适用方法和程序以及相关制度保障等诸方面对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梳理,以期对我国的相关公司立法有所裨益。[ii]   一评估权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基础   (一)历史发展   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theappraisalrightofdissenters),又称异议权、估价权、异议估价权、评估补偿权、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解约补偿权或退出权等,其含义是指当公司股东大会做出对股东利益有重大影响之决议时,对该决议表明异议之股东,享有要求对其所持股份价值进行评估并由公司以公平价格予以购买或补偿的权利。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它的产生是与股东大会表决原则的历史演变联系在一起的。早期公司重大事项之变化均采“全体一致”原则(theruleofunanimousconsent),即凡系有关公司合并、联合等重大事项,均须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方可行动。此原则对人数较少、规模不大的公司而言可能是必要的,但随着公司规模日趋扩大,此原则越发显出其弊端:一方面,它可能助长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个别股东以投否决票相威胁来向公司和其他股东索取额外利益;另一方面,得到每一位股东的批准,既不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不利于公司灵活确定经营政策和及时调整经营结构。有鉴于此,为削弱“全体一致”原则之僵化适用对公司经营所带来之妨害,在遵从此原则基础之上,美国法院赋予退出公司的少数派股东一定的补偿权利,也即为后来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至此,实务上对评估权制度已加肯认,但成文立法尚付之阙如。从19世纪80年代末起,或许受英国相关判例之影响抑或当时现实之需要,美国法院逐渐利用传统普通法之惯行作法,创制了一系列“全体一致”原则之例外适用的判例,[iii]事实上对此原则已予以抛弃。到了20世纪早期,为吸引美国公司来本地投资借以增加财税收入,新泽西州和特拉华州率先对其公司运行规则进行革命性的变更,最终废弃“全体一致”原则,在立法上确立“多数决”原则(theruleofmajorityapproval)。[iv]相应的,为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使其免受“多数决”原则可能衍生的“多数暴政”(therampantmajority)之危害,产生于判例中的评估救济制度亦在两州得以成文法化。[v]两州的最新立法成果逐步为他州所效仿,到1927年,美国20个州的州法已经规定了评估救济制度。1950年的美国《标准公司法》采纳多数州之立法和判例亦规定了此制度,1978年的《标准公司法修订本》对原不当规定加以增删。1991年美国法学会起草的《公司治理原则:分析与评述》(American Law 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亦对该制度之适用有具体的规定。现今,尽管在具体规定上可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但在美国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的公司法中都规定了异议股东的评估权制度。[vi]纵然如此,应然的法律并非一定会伴随相应实然之法律秩序的出现。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评估救济诉讼在美国并不盛行,仅仅为立法上优美但作用不大的摆设而已。在此之前,遇到需要救济之情形时,少数股东往往依《联邦证券法》第10b-5条之规定寻求司法之救济。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一方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屡次拒绝适用联邦法以取代州法,以使股东渐趋向州法寻求司法之救济(主要为评估救济);[vii]另一方面,1978年的《标准公司法修订本》修正了先前评估立法的烦琐的程序性规定,为股东提起此类诉讼并最终获得完满救济扫清了立法上主要之障碍;同时,特拉华州高等法院在1983年的Weinbergerv.UOPInc.一案中排除了长期采用的僵化且不公正的司法评估方法而改采金融界大体认可的所有评估方法,而评估方法的变革则更有助于确保异议股东获得实体上之公平。法律环境的更新,再加上始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公司购并浪潮的推动,使得评估救济诉讼于20世纪最后30年在美国大行其道,且此情形大有方兴未艾之趋势。[viii]   (二)理论基础   1.期望落空理论。如果一人在某个公司购买了股份或对其进行投资后,就有权

文档评论(0)

taobao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