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徜徉在古诗中
徜徉在古诗中
苓芝学校 李爱章
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吟咏唐宋名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一次交心的旅程。穿越时空,与圣贤相会。迎面走来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的杜甫;听到了“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的豪情壮语;
感受到了“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体味了“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之意……
战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历代统治者为戍守边关,强征百姓服役,使大批农民背井离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亮还是那个明亮的月亮,边关还是秦时的边关。“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岁月悠悠,守关的士兵换了一代一代,而盛唐时期的大批诗人为立功边关,求取功名的的仕途道路吸引,投笔从戎,身赴边关。 含英咀华,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边塞生活成了他们关心的重要内容。岑参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杜甫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这个时期,造就了一大批边塞诗人,形成了古诗发展史上独特的边塞诗。有的反映充满浪漫进取,积极乐观的精神;有的反映战争的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有洋溢马革裹尸,立功沙场的雄心壮志。而情辞慷慨,意境雄浑,格调苍凉,磅礴豪放,则是边塞诗的主题。
古代交通极端不便利。诗人或宦游之艰,或羁旅之愁,或行役之苦,往往穷年累月,数年不能回家。他们只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有思念,不见故乡,不见亲人。“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漂泊他乡,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往往是诗人心灵深处最深的情结。因此就产生了许多至今读来仍然让游子感同身受、泪落衣襟的思乡佳句。那淡淡的乡思,承载了诗人对家乡思念、对亲人的爱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黄鹤楼》(崔颢)“故园东望路漫漫,两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岑参)“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有一年”。(高适)少小离家,老大不回,不是不回,而是“等事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思乡情在每次月亮升起的时候,遥望那皎洁的月亮,强烈地萦绕在心头,思念像树的年轮一样在心中蔓延。
如果能像李白那样日行千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像韩愈那样,“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那么诗人们回家探亲,就可以朝发夕至了,何必再对月抒发思乡之苦呢?当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思乡之作传于后世。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时感情的震撼,点燃了送别诗创作的激情。相见已是太晚,相别又是匆忙。诗人之间,离别之际作诗话别,便成了一种传统,由此产生了颇多感人的离别诗篇。高适临别长安时长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则感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显意味深长,而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则让人感同深受。。。。。。“多情自古伤离别”,相见就意味着离别,离别就意味着伤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多少人的分离与相聚,切割与弥合的鲜活的生命历程,构成了一部浩瀚的送别史诗。
徜徉留连于几千年的古诗林中,目不暇接,披沙拣金,拾到了光照千古的古诗名篇,感受到了诗人们的喜怒哀乐,参与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正是这些优秀的诗人,为后人留下了璨如群星的不朽诗篇,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珠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