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教案-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角度 地理环境整体性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第1题。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解析:选B。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故选B。 (高考全国卷Ⅰ)人类活动导致2009年为基数-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2~4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2.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C.①④ D.②④ 3.实验期(  ) 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解析:第2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正确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错误。故选A。第3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4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D。 答案:2.A 3.D 4.D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2017·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 气候 B.地形 水文 D.生物 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区域性 B.整体性 差异性 D.开放性 解析:第1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第2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3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A 2.D 3.B 下图示意近年来黄河源地区的中小湖泊面积与气候、水文要素关系。读图完成4~6题。 气温升高导致该地区中小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湖面蒸发增强 B.径流量增大 冰雪融水增加 D.降水量增加 导致该地区中小湖泊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地面温度上升 湖面蒸发作用加强 降水强度增大 地表径流量增大 该地区中小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  ) 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冻土融水 D.地下水 解析: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大中小湖泊面积明显缩小据此判断A项正确。第5题黄河源地处青藏高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增大超过湖面水分蒸发增加的影响使湖泊面积增加。第6题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降水少中小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 答案:4.A 5.D 6.B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着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示7~8题。 深度(cm) N(mg/kg) P(mg/kg) Na(mg/kg) 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