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6.签发人 上行文要标注签发人。“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 * 7.版头中的分隔线 发文字号之下4 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 * * (二)主体 1.标题 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 * 2.主送机关 格式如下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3.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 4.附件说明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 * * 5.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党委机关普发性公文可不加盖印章 行政机关公文原则上应加盖印章 所有文件均要标注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成文日期统一用阿拉伯数字 (1)加盖印章的公文 每行最多排3个印章 * * (2)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3)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主要指议案、命令(令) 注意:党委机关的发文,要区分盖章和不盖章来排版。 6.附注 * * 7.附件 另面编排,版记之前 “附件”二字及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 位于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 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注意:“附件”二字用3号黑体字,且之后不用冒号。附件说明中的“附件”二字用三号仿宋体字。 * * (三) 版记 1. 版记中的分隔线 分隔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有版记要素均位于两条粗的分隔线之间。 版记中的分隔线有粗细之分,上下粗,中间细。 2.信息公开选项(政府系统公文) 3. 抄送机关 用4号仿宋体字,抄送机关之间用“,”隔开,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加“。” 注意:抄送机关字体发生变化,3号仿宋体字变为4号仿宋体字 * * 4.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用四号仿宋体 不论上行文、下行文,印发日期后统一加上“印发”二字 5. 页码 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6.公文中的横排表格 7.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 * * 公文的特定格式 一、 信函格式 首页不编页码 二、命令(令)格式 三、纪要格式 * * 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 * * * * * * * 错情 * * ——《公文处理》学习材料 * * 公文处理基本知识及常见错误 一、公文的概念、特征、作用 (一)概念 公文是机关、单位、团体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 * (二)特征 1.权威性。首先,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其次,无论是事实、数字还是各种意见、结论,一旦进入正式公文,就不能任意更改、解释、否定。第三,公文是机关、团体、单位的喉舌、意图,是其开展工作的依据。 2.规范性。公文的撰写和处理,从起草到成文,到收发、传递、分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等,都有一套规范化的制度。另外,公文具有特定的体式。其文体、结构、用纸的尺寸、文件标记都有统一的规定。 3.工具性。公文是各机关、团体、单位在公务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大量使用的一种工具。 * * (三)作用 1.领导指导作用。传达意见和决策,安排部署工作。 2.行为规范作用。比如通过发布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等,规范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行为。 3.传递信息作用。 4.公务联系作用。向上级单位报告情况、请示问题,与一般机关单位就工作业务进行商洽、询问、回答或交流情况和经验。 5.凭据记载作用。绝大多数文件在传达意图、安排工作、联系公务的同时,都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凭据作用。 2012年6月26日 * 二、文种类型及适用范围 (一)种类 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原《办法》规定公文种类为13种,新《条例》规定公文种类为15种,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 * * (二)适用范围 决议行政机关很少用,命令和公报使用权限很高,议案仅限于各级政府用。 1.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组织不适当的决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万吨全粉5万吨法式薯条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格式说明(模板型word).pdf VIP
-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16讲电与磁(含答案与解析).docx VIP
- 第6章 机械振动-改 h(实际4h).ppt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16讲电与磁(解析版).doc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学习PPT课件.pptx VIP
- 前程无忧国企入职题库.pdf VIP
- QCT29106-2004线束标准详细介绍.pdf VIP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与产业化研究.pdf
- 进度控制监理细则.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