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个小农家的暮》2
整体感知
《一个小农家的暮》写于1921年的伦敦,在西方现代化的都市里,诗人思念着祖国,回想农村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故乡、农村、农民的深情。或许这首诗也代表了诗人对故乡江阴浓郁的怀念之情吧?
这首诗以叙事的笔调朴实无华地写了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
黄昏时分,下了田的丈夫回到家里,妻子在灶下烧饭,丈夫在这个空儿里,逗逗狗、探探牛,问一声新酿的酒怎样了;月亮出来了,孩子们数着星,看着月,唱着,跳着,戏耍着。一幅多么安详和乐的农家生活图。
这首诗最感动人的是它的亲切、真实。每一个住过农村的孩子,心中都有这份甜美的回忆。城市里长大的人,透过诗人忠实的描写,也能想象体会出这份安详的幸福。这一首诗的调子自然、流畅。诗的描写不仅感人,而且是美丽的。第一段“嫣红的火光”“殷红的脸”“闪红”的“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读者情不自禁地要认定,这妻子的容貌是美丽的,这妻子的性情是温柔的,这妻子的心地是善良的。
妻子如此,丈夫呢?透过“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等“动作”的处理,也表现了他的温柔善良与可亲,读者同时也认定这丈夫是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
最后诗人描写孩子们的歌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世间的人啊心常不平,心不平的人啊哪有快乐?
问题探究
一、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诗人以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情绪的“阳”韵,描写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描写平淡,而诗意盎然。有的论者说,诗人所写的是现实中不曾有的“世外桃源”,美化了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这是一种误解。刘半农当时并非不知道农村的贫富对立,也并非不知道农民生活的苦楚。应从生活的多样化去理解这种“农家乐”。这大概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农家,两夫妻在劳作之后晚炊时,享受一下小家庭的融融和和,也不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祖国、思念故乡有关。距离,使诗人把记忆中的农村生活的表象修缮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让人思念。
二、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语言品味
初期白话诗的语言有诗句口语化的特点。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而富有变化。在写女主人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嫣红”和“青布”颜色的鲜明对比,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光闪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
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衔着”烟斗从田里“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弄着”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看出了农村生活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诗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他知道农民的烟斗都是衔了多年的,锄头是放在屋角的,床是南方的稻床,狗如同自己家的亲人一样。而且男主人显然以一家之主的身份问:“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
孩子们的活动是看月、数星和“借景抒情”地唱着民谚。整首诗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写:“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格外地清新、隽永。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言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瓦釜集》(诗集中对民歌形式的利用作了有益的探索)、《扬鞭集》。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积累(含答案).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积累(填空).doc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唐宋散文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唐宋散文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唐宋散文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答案.doc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唐宋散文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唐宋散文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唐宋散文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八) Word版含答案.doc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唐宋散文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答案.doc
-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唐宋散文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 Word版含答案.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也许》.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个小农家的暮》1.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云霓》1.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井》.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云霓》2.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吻火1》.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光》.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埃菲尔铁塔沉思》》2.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天狗1》.doc
- 新 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妈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