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苏教版必修5精品学案:《直面苦难(节选)》
《直面苦难》(节选)学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本文中的字词。
2、加深对苦难的认识,培养正确对待逆境的态度;领悟文中充满的人生智慧,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材料独立探讨以提高研讨能力,并加深对苦难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学习方法指导】独立探讨,整合信息。
先行性知识
1、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诗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随感集《人与永恒》;译著《尼采诗集》、《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2、背景资料:作者说本文是从自己作品中摘录出有价值并可以独立存在的句子和段落,分类加以编排而成,这样做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其实作者本来偏爱这种长短参差、自由灵活的“感悟体”。他喜欢柏拉图的对话、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蒙田的随笔、尼采的格言等,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认为这种文字有更多的质朴、直觉和洞见。本文集中代表了他的写作风格。
3、题解:
作者说:所谓苦难,指那种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等;包括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等。“直面”有两层含义:其一,不回避苦难;其一,勇敢面对苦难。
4、有关“苦难”的名言警句
☆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史铁生《我与地坛》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孟子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亚里士多德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易卜生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级)
浑浑噩噩( ) 苍穹 ( ) 慰藉( ) 瘟疫( )( )
炫耀( ) 荒谬( ) 芸芸( )众生 旋涡( ) 骄横( )
2、解释词语:(A级)
浑浑噩噩:
芸芸众生: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课文节选了八段文字,分为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B级)
第一部分(第1—3段):
第二部分(第4—7段)
第三部分(第8段):
(2)《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B级)
三、文本研习,鉴赏品位:
1、面对自然悲剧(天灾)和社会悲剧(人祸),作者认为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C级)
2、“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我们从中看出作者有什么样的苦难观?(C级)
3、结合【拓展阅读】,朗读课文第三部分,加深对作者的苦难观的理解,我们应从作者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品格?(C级)
四、比较阅读:
本文与《论厄运》一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两文在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在说理上两文各有什么特点?(D级)
五、拓展延伸: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称为苦难?请举例说明。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呢?(D级)
小结: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让我们感慨颇深。生活中的苦难,我们无力让它不存在,让它彻底消失,惟有我们努力地去克服它。克服苦难,我们生活才有意义,生活才过得美好充实。
五、作业布置:
学生谈关于“苦难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