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策略中“问题导学法”的践行.doc

新课堂策略中“问题导学法”的践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堂策略中“问题导学法”的践行

新课堂策略中“问题导学法”的践行 罗定市素龙第一中学 江岚冰 摘 要:关键词: 课堂策略 有效性 传统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单纯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记录、记忆或者做题,然后接受考试。这种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闲置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从而浪费了学生的智力资源,扼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劳动。 “问题导学”注重培养学习能力素质 没有问题的课堂就只是一个讲座。在过去的课堂里,学生没有问题提出,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学生思维出现了惰性,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记什么,缺乏积极的思考;二是学生的自信不足,没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在这样的课堂里,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本质应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学会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课堂就像人的素质胚胎,有什么样的内涵特征和文化取向,就会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 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课堂境界;而“问题导学”课堂则是学生在以问题为主线的自主学习、发现生成问题基础上与教师合作探究的学习境界。形成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总结梳理、巩固升华等六环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时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这是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应遵循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也不例外。要想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问题导学时机,唤起学生学习欲望。所在设计问题导学教学时,要联系生活,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需要,而产生学习期待。如教学“内环境的稳态”时,我以“为什么在高温环境下人会中暑”、“为什么会发高烧”形成问题。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后,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经过阅读课本,合作探究之后,得出结论那是内环境稳态失衡的表现,学生展示交流想法后,教师总结梳理,让学生对知识得到巩固升华。 另外,设计学案也是实施“问题导学法”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导学案是进行学案导学的重要操作材料。 学案要求在课前发放,学案中要明确学习任务,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学生根据“导读”提示,自己研读教材内容,对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准备在课上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每节课的前10分钟左右为小组讨论时间,小组内部可以就自学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研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小组间相互质疑答疑,教师关注活动过程,适时进行点拨,达到充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3.“问题导学法”策略中教师的角色变化 新课改下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起到“导”的作用,学生是“学”的主角,教师引导好了,学生自然学的就好。“问题导学”的反思 高中生物课堂中提倡式教学已成为该学科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过程。好的教学模式不是理论的,而是实施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同样“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愿望,仍然会有个别学生不能适应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维,让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二是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即不仅展现能力、展现成果而且还展现个性,让学生在展现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生物教学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理念,也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中国教师报》第407期 作者: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增英 薛红霞 李元平) []《中国教育报》 [5]《教育艺术》.2012. 1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