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Ⅲ优化二拖一:《离骚》同步练习.docVIP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Ⅲ优化二拖一:《离骚》同步练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Ⅲ优化二拖一:《离骚》同步练习

《离骚》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选出与本诗颔联(第二联)结构相似的一项。4分)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D、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2、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 ???A、诗中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而凄凉的内心世界。 ???B、全诗描绘出一幅远行途中的客子在初春拂晓时出发的情景。 ???C、诗的首联统摄全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D、诗的中间两联纯粹是写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绝?????? 句杜 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3、对上面杜甫的一首绝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 ???A、一、二句写了四种景,四种颜色,主要运用了映衬的方法。 ???B、三、四两句抒情,所抒的情与一、二句的景形成反衬。 ???C、诗中秀丽的春色,蓬勃的生机反衬诗人哀伤之情。 ???D、诗人抒发了愉悦的情怀,表达了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4、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 A、一、二句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的时间、情景。 B、全诗表达惊喜之情,激动得夜不能寐。 C、第三句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后的表现。 D、“残灯”、“暗风”、“寒窗”,以哀景衬哀情,令读者黯然销魂。                                              8、对屈原和渔父的一番对话,你的看法是 (4分)                                                                                          9、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当的两项是( )(4分) 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 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特点相同 C、“于物”、“见放”中“于”“见”都表被动 D、文中两个“乎”,在意义用法不相同 E、“察察”、“汶汶”、“皓皓”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10题。 屈原作为楚国的名门贵族,“出则应对诸侯”,而以“博闻强记”著称,自然首先会受到这种外来的影响。他虽是南方人,老子和庄子的同乡,但其思想的主流却是北方的“儒”学。他的许多言论,简直同孔子、孟子、荀子无异。他尊崇尧、舜、汤、文、武之道,主张“依前圣而节中”,想要“就重华而陈辞”,他认为“孰非善而可服”。他把“美”与“善”混为一谈,而与“恶”相对待,致力于“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本”。凡此种种,都是很正统的儒家思想。即使儒家内部由于侧重点不同而产生的分歧(或侧重“仁”、“义”,或侧重“刑”、“法”),在屈原的思想中也有反映。他一方面吸取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泛爱众”,和以民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主张“民生各有所乐”,来同反对人道主义的封建专制主义相对立;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荀子“使百吏畏法循绳”,以求“国常不乱”的法治思想,主张“明法度之嫌疑”,以使“国富强而法立”。他就是用这一套来要求楚怀王的。同时他也用这一套来抵抗和他同乡的两个更伟大的哲人老子和庄子的影响,到底不曾高蹈风尘,与渔父同游,而始终保持着与现实环境的紧密联系,在企图力挽狂澜的同时,忧谗畏讥,竞于群小之中,求进不得而终于忿恚自沉。 10、请根据这段文字和所学过的《离骚》有关内容,简要阐述屈原的思想。(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D?? 3、D?? 4、B? 高≌考*试∽题≌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