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广州建城2222周年:寻访广州的现存古桥
纪念广州建城2222周年:寻访广州的现存古桥
广州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腹地,古时是濒临茫茫江海的丘陵滩涂。秦代始建城池,以稍高于水面的番山、禺山为依托。之后,居民聚落在城内外扩展,陆地积填扩大,广阔的水面逐渐缩小而成水网。经过2000多年的沧桑,到清代末叶,广州地貌已大致如同今日。惟不同的是,当时珠江以北,特别是西关一带,仍然濠涌密集;而珠江以南,更是河汊纵横。为便利行人车马往来,故建有许多桥梁。晚清版本的广州地图,虽然内容简略,但标示的知名桥梁如龙津桥、顺母桥、状元桥、驷马桥、大观桥……图中比比皆是,可见当时桥梁之多。但时至今日,老城区内的古桥已荡然无存!
古桥的消失多在两个时期:一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开辟马路,许多古桥被改为现代马路桥梁,一些古桥因其交通功能已被取代而毁圯;二是20世纪60年代整治市内濠涌,用水泥构件覆盖或用渠箱导流,改为下水道,古桥亦随之消失。
如今要寻访百年以上的古桥,只能在老城区的周边觅得几座,可说是凤毛麟角了。
流花桥,许多广州人对它耳熟却不能详。这座始建于南汉的古桥,现在仍默默地躺在它原来的位置———今流花路锦汉大楼西北角地面上。相传当年南汉王宫的芳春园就建在此地,引城东北甘溪接芝兰湖,清溪长流,水面轻轻地浮着宫女们弃落的簪花。这种醉人景色现已无迹可寻,可见地面上有11条5米多长的粗壮石梁并列,这就是原来的桥面。与之相邻的,是上世纪70年代用于覆盖溪流成下水道的水泥板,如果不细心,走过“桥面”如履平地,不容易发现它的存在。桥面南侧最边缘一条石梁的立面,还可以看到“流花古桥”四个行书刻字;东侧“桥头”有一棵连理古榕,其北竍已濒枯朽;而20多平方米的古桥面现时成为一家快餐店摆设座椅的地方。
图:历尽沧桑的流花桥
云桂桥,在今小港桥西侧,跨海珠涌(该段旧称云桂涌)。上世纪早期开辟小港马路时,选线偏离云桂桥四五十米,古桥得以幸存。1958年该地又辟为晓港公园,古桥更幸获完美保护。这座有近450年历史的古桥是明朝广州名士何雄柏始建,清代重修的。何官至礼部尚书,因弹劾奸相严嵩遭谪,罢官归广州故里,设天山书院讲学,为便利行人往来而建此桥。如今,云桂桥仍以其清丽典雅的形象和怡然安逸的姿态,日夕迎送公园中的游客。云桂桥,是今天广州古桥中得天独厚的骄子。
汇津桥,俗称马涌桥。这座始建于清代中叶的三孔梁式古桥,如今依旧以古朴的风姿稳跨马涌(今海珠涌中断)。因珠江潮涨时,江水自海珠涌东西两端同时灌入,至此汇合,故名“汇津”。桥北接马涌直街,南连西华北街。桥南东侧仍保存着清代重修及“禁占官涌”的碑记,当年此桥的地位可见一斑。而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附近居民的主要通衢,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是当今广州古桥中尚未退役的佼佼者。
图:古韵犹存的汇津桥
福通桥,俗称五眼桥。旧时广州至佛山以广三铁路为主要通道,火车离开芳村石围塘车站西行不到两分钟,就可以看到铁路桥北侧30米开外这座跨越秀水河的五孔石拱桥。这就是老广州很熟悉的五眼桥。如今,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400余年风霜的古桥,依然展示其线条流畅的风韵,为当地居民提供交通之利。是当今广州又一未退役的古桥。
图:线条流畅的福通桥(五眼桥)
石井桥,重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五孔梁式石桥,经历过鸦片战争的炮火,如今仍雄跨石井河上。当年这座“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的大桥,现在依然是当地行人的主要通道。
图:雄踞石井河上的石井桥
利济桥,距岭南画派鼻祖居廉、居巢故居十香园(海珠区隔山)仅一箭之遥,在今江南西路东端的南侧,是一座跨海珠涌的三孔梁式石桥。近来被圈入一处建筑工地的围墙内,行人不得近。
图:被都市建筑掩没的利济桥
福荫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历200余年,只因“娇小玲珑”,所处又非通衢大道,因而鲜为人知,今仍旧在芳村醉观花园内基本保持原貌。
图:娇小玲珑的福荫桥
毓灵桥,建于清代中叶的三孔梁式石桥。现今在芳村大涌口距珠江主河道内约100米处仍见到它完好古朴的躯体。以前大涌口是芳村区沟通市中心的重要过江轮渡码头之一,行人离船登岸,多经此桥南北分流。近年建成过江隧道、鹤洞大桥以及扩充芳村区许多道路之后,轮渡取消,码头荒废,大涌口行人不多。现时毓灵桥桥面落叶堆积,桥墩小树援生,一派垂老景象。
?
图:隐退静境的毓灵桥
最后,要提及的是广州古桥中的一长一幼。沙面西桥是1861年签订《沙面租界条约》后建的“洋桥”,历史仅一百多年,是广州最年轻的“古桥”,人所共知。最年长的古桥,当推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南越宫署御苑的“石板桥”。虽然只是两方长不足三米,原架于园林小溪上的石块,但它“入土为安”保存了2000多年之后,重见天日,也可说是一道弥足珍贵的“古桥”了。
广州现存古桥已寥寥可数,一番巡礼之后,深感古桥的遭遇各不相同,而如何妥善保护这些文物,却是一个共通的问题。相信有关部门当会用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