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奇妙的回文数探秘
奇妙的回文数探秘
—— 回文数的介绍
欧阳杰
摘要:回文数,这个奇妙的数学现象,从古代就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不仅仅是数学家们,连诗人们也是如此。时至今日,人们对它的研究仍在继续。本文将着重探究这一神奇的数学现象的特点。并希望达到如下目标:
1初步认识回文数,了解回文数的特征,并揭示一定的规律。
2.培养同学们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探索的过程。
3.激发同学们数学阅读的兴趣和研究数学的精神。
关键词:回文数;定义;特征;目标
1.回文数的定义溯源
我国古代有一种回文诗,倒念顺念都有意思,例如诗《晚秋即景》: 烟霞映水碧迢迢,暮色秋色一雁遥。 前岭落晖残照晚,边城古树冷萧萧
若是倒过来读,便是:萧萧冷树古城边,晚照残晖落岭前。遥雁一色秋色暮,迢迢碧水映霞烟。
这首诗,顺读倒读均如行云流水,顺理成章,实不可多得。且诗中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由此可见回文体在文学上的价值性。同理我们可以得出同文数的含义:对于一个自然数,若将各位数字倒序排出,加到原来的数字上,反复这样多次后,若能得到一个从左到右读与从右到左读完全一样的数,则称该自然数能产生回文数或者对称数。 回文数是呈中间对称的数 如: 95+59=154 ??????????????????????? 154+451=605 ?????????????????????? 605+506=1111
1111就是一个回文数。
又如: 198+891=1089 1089+9801=10890 10890+09801=20691 20691+19602=40293 40293+39204=79497
79497又是一个回文数。
11,101,757。除了11以外,回文素数的位数都是奇数。人们借助电子计算机发现,在完全平方数、完全立方数中的回文数,其比例要比一般自然数中回文数所占的比例大得多。如112=121,222=484,73=343,113=1331……都是回文数。
1的平方=1
11的平方=121
111的平方=12321
1111的平方=1234321
.
.
.
.
依次类推
3×51=153
6×21=126
4307×62=267034
9×7×533=33579
上面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是两个(或三个)因数相乘,右边是它们的乘积。如果把每个算式中的“×”和“=”去掉,那么,它们都变成回文数,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些算式叫做“回文算式”。还有一些回文算式,等号两边各有两个因数。请看:
12×42=24×21
34×86=68×43
102×402=204×201
1012×4202=2024×2101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如果分别把上面的回文算式等号两边的因数交换位置,得到的仍是一个回文算式,比如:分别把“12×42=24×21”等号两边的因数交换位置,得到算式是:
42×12=21×24
这仍是一个回文算式。
还有更奇妙的回文算式,请看:
12×231=132×21(积是2772)
12×4032=2304×21(积是48384)
这种回文算式,连乘积都是回文数。
四位的回文数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决不会是一个质数。设它为abba,那它等于a*1000+b*100+b*10+a,1001a+101b。能被11整除。
六位的也一样,也能被11整除
在电子计算器的实践中,还发现了一桩趣事:任何一个自然数与它的倒序数相加,所得的和再与和的倒序数相加,……如此反复进行下去,经过有限次步骤后,最后必定能得到一个回文数。例如:
这也仅仅是个猜想,因为有些数并不“驯服”。比如说196这个数,按照上述变换规则重复了数十万次,仍未得到回文数。但是人们既不能肯定运算下去永远得不到回文数,也不知道需要再运算多少步才能最终得到回文数。
[1]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毓佩好玩数和形——数学好玩丛书[M]长虹公司出版社[3]杨之.中国数学月刊——趣谈回文数[J],2003年第07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课 家居清洁与整理技巧 课件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pptx VIP
-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docx VIP
- T_WSJD 18.14—2021_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因素测定煤焦油沥青挥发物、焦炉逸散物中苯溶物的称重法.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字帖.pdf VIP
- 湘2017J907 居住建筑节能65%围护结构构造图集.pdf
- 交通局交通安全培训.pptx VIP
- 西南财经大学答辩通用PPT模板.ppt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近代文学》教学大纲.pdf VIP
- 2024美妆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