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腓特烈大帝战史与拿破仑战争.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尤其是腓特烈大帝战史与拿破仑战争

克勞塞維茲認為戰爭不是一種獨立的事件,它是一種政治行為,更是一種真正的政治工具,一種政治交易的延續。 因此,政策是主體,而戰爭只是它的工具。 克勞塞維茲主張政略優於戰略的考量,即便處於現今的國際情勢,仍為真理。 戰爭是政治的工具 依據「政治是目的,戰爭是工具」的推論,只要政策支持且力量強大,戰爭應可充分發揮功效,達到將暴力發展至最大極限的理想,構成所謂的絕對戰爭。 戰爭畢竟是由許多份子串聯在一起,每一份子都可能產生摩擦,而每一個摩擦都可能產生抗力、消 減戰力,優秀的將領最重要的任務也就是 要克服或消減摩擦對部隊的影響。 解決「摩擦」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部隊習慣 於戰爭──習慣使身體忍受巨大的痛苦, 使心靈適應重大的危險,使判斷不至於受 影響。 Company Name LOGO 西方文明發源於希臘,戰略之研究亦始於希臘,至羅馬帝國時代(西元前27~476年)發展至高峰。 羅馬淪亡後,戰略研究進入千年之久的停滯期。 14~17世紀是東西方兵學此消彼長的關鍵期,西方突飛猛進,東方則故步自封。 17、18世紀時,西方的戰略思想已粲然大備,東方則瞠乎其後。 1560~1660年間發生軍事革命,舊有的弓矢完全為火器所取代,職業常備軍取代了傭兵制。羅馬古典範例與新時代戰爭型態結合,則形成了戰爭的新思維,強調軍隊應有嚴格的訓練、完整的組織與嚴明的紀律。 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抬頭,理性主義進入軍事研究的領域。戰略家認為戰爭應使用精密的分析、系統的整合以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則。 戰爭領域中有規律和原則的存在 原則不變但應用卻千變萬化 研究戰爭必須以歷史 經驗為基礎 原則的應用有賴智慧與天分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歐洲的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產生根本的變化。法國由舊王朝變為共和政體,國家性質的改變也導致戰爭隨之變化。 拿破崙戰爭延續和擴大了法國大革命,也接收了革命的遺產。此一劃時代的改變對西方兵學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 1793年,法國政府宣布徵兵條例,所有法國公民都有服兵役的義務,首開歐洲徵集兵源的先例。 法國實施徵兵制後,擁有最大的兵源和作戰潛力,其兵源 之多,不僅超過同時代的任何國家,也超過當時所有敵國兵力的總和。因而在任何戰場上,都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後來普魯士也採行徵兵制。 法國大革命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使國家人民與領袖的作戰目標能夠一致,爾後的戰爭是與人民息息相關的全民戰爭。 全民戰爭意味著戰爭攸關國家民族榮譽,戰爭遂由過去的有限戰爭一躍為無限戰爭,過去實施的消耗戰亦改變為殲滅戰。 「師」的主張源於法國包色特將軍,而在拿破崙手中方得成熟。拿破崙因兵源豐沛及補給問題由以往的倉庫補給改變為就地補給,使軍隊行進路線較有彈性。 拿破崙將大軍團分為若干個軍,軍下再分為若干個師,每個師都由步、騎、砲三兵種及支援單位組成,彼此協同作戰。 拿破崙─聯合兵種作戰 法國大革命後,法軍在攻擊隊形上,以密集縱隊取代過去的橫隊,係戰術上的一大革新。此種隊形在戰場上所形成的損失雖然未 必比橫隊低,但是卻能使軍官更易於掌握部隊,尤其可使大批訓練不足的新兵,增加安全感與信心。 拿破崙將傳統的橫隊衝擊隊形改為密集縱隊後,保留了橫隊衝擊隊形展開正面寬、後續衝擊力大的優點,也改進了橫隊衝擊力不能持久的缺點。他們高速前進,直撲敵軍,使法軍能突破敵方橫隊排列的防禦隊形。 法軍運用的縱隊戰術,在戰爭前期多次打垮反法同盟。但到後期,敵方也學會他的發明,法軍已不占優勢,甚而造成滑鐵盧之役的敗績。 滑鐵盧之役 雖然拿破崙時代距離現代已十分遙遠,但仍具重要的研究價值。這些戰爭的教訓,構成今日軍事思想的基礎。 約米尼與克勞塞維茲均在拿破崙戰役中汲取經驗,發表其曠世論著。 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至1914年一次大戰前,西方文明在政治、經濟、科技上均有長足的進步,工業革命的發生,尤使戰略思想更加邁進,由復興期進入全盛時期。 克勞塞維茲(1780~1831),普魯士人。12歲加入普魯士陸軍擔任步兵士官,曾經參加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 1807年返國後,與恩師沙恩霍斯特從事軍事改革,希望擊敗法軍以雪前恥。 1806年參加奧斯特德會戰時,與他的營長奧古斯特親王同時被法軍俘虜,此種恥辱的經驗讓他對法軍印象深刻。 奧斯特德會戰 未料1812年,普王竟與法國結盟征俄,克勞塞維茲遂與30幾位軍官同時投效俄皇亞歷山大一世。 克勞塞維茲投俄事件無法獲得法國人的諒解,在他重返普軍後,始終受到歧視。 1818年,克勞塞維茲奉派接任戰爭學院院長一職,並完成其傳世鉅作「戰爭論」。 1830年克勞塞維茲重返戰場,次年因霍亂病逝於波蘭邊境。 「戰爭論」著重戰史的比較研究,尤其是腓特烈大帝戰史與拿破崙戰爭。 他反對將戰爭指導簡化為通用的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