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九中“全程复习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

湖北省襄阳九中“全程复习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襄阳九中“全程复习方略”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教师用书专题1.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7.(2013·江苏单科·T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解析】选A。题干材料“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可知“违制”主要指皇帝背离了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门下省负责政令审核,故B错误。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故C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皇帝并没有违背。 8.(2013·江苏单科·T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 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 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解题提示】解题时注意两点:①材料关键信息“凡有旨存记 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 与”,②结合军机处的职能和特点,认识到该制度是加强君主专 制的表现。 【解析】选B。军机处为协助西北军务而设,但其实质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中枢机构,没有决策权,故A、C、D错误。题干中“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表明军机处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9.(2012·山东文综·T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解析】选B。题干中宰相的任用资历限制被打破,低级的官员也行使宰相权,参预朝政,这是对传统相权的分割,从制定政策的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A、D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C在实施三省六部制之初就有此作用。 10.(2012·北京文综·T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如下表: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 唐代实行三省制 错误 B 宋代设置中书门下 错误 C 元代只保留中书省,置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 正确 D 明代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 错误 11.(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解析】选B。内阁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排除其他选项干扰,抓住事物的本质,材料主要说明了内阁官员处理公务以原有案例为样本,反映了政治体制的僵化。A说法官员无所事事和题干“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意思矛盾,故A错。C不能体现题干的本质,皇帝个人独裁从材料中无法显示。 【高考揭秘——巧闯关】通过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的考查角度有: 1.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例T6)。 2.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新机构、新官职(例T9、10)。 3.古代中央政治机构:机构的地位和权力(例T7、8、11)。   总之,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史长期统一、稳定、连续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君主专制的演进,既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逐渐激化,也体现了政治制度继承与创新的特点。统治者设置新的中央机构、官职,削弱相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创新,提高行政效率,为后世中央机构和官职的设置提供了借鉴。 1.(2014·保定摸底)俞正燮在《癸巳类稿》卷三《乡兴贤能论》里概括某制度的特点:“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他评价的是(  ) A.宗法制  B.察举制  C.世官制  D.九品中正制 【解析】选C。材料关键信息: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因此“世官制”符合题意。A不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