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课件幻灯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 一、自杀的原因探讨 二、自杀者心理特征 三、自杀的过程及征兆 四、有关自杀的误解 五、自杀的预防 背 景 有数据表明,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 自杀,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 自杀同时也是15~34岁的年轻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据WHO的统计数字,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这意味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身亡、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 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 预防自杀 2003年9月10日是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 2003年——自杀一个都太多 2004年——拯救生命,重建希望 2005年——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事情 2006年——理解激发新希望 2007年——终生预防自杀 2008年——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 一、自杀的原因探讨 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 ——叔本华 15岁少年因父母分居服毒自杀 留遗书望父母和好  信用社老职工不堪单位考试压力 留遗书服毒身 毕业才两月工作压力太大 27岁药学硕士服药自杀   女研究生撞列车欲自杀 因为专业竞争压力大  中科院博士生坠楼自杀 生命的最后7小时这样度过  下面这些问题,可以经过改动应用于对任何具体的压力源的询问: 1.你觉得这个丧失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2.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弥补这一丧失带来的损失? 3.在一张1到10的量表上,“1”代表毫无痛苦,而“10”代表无法忍受的巨大痛苦,你现在的痛苦处于哪个点上? 4.你是否找到了某种方式来减轻或是根除这种痛苦? (一)外部压力 定义:根植于内心世界当中混乱的变动,它并不直接与某个具体的、破坏性的生活压力源相联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释放和积累的压力。 1.它会管用吗?(“我的痛苦会终结,我的问题会得以解决吗?” ) 2.这样做对不对?(“自杀是不是会伤害到其他人,或是打破我潜在的道德规则”) (二)内部冲突 (三)大脑的生理学基础 1.大脑的生物化学因素是不是可以直接引发一些重要的精神症状,比如抑郁、错觉和幻觉妄想? 2. 大脑的生物化学基础是否可以直接引发自杀意念? (1)矛盾心态。 (2)偏差认知。 (3)冲动行为。 (4)关系失调。 (5)死亡概念模糊。 二、自杀者心理特征 认知偏差和恐惧 1.自杀是软弱的表现,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2.自杀是不道德的,或是有罪的。 3.自杀的话题是禁忌的。 4.担心访谈者认为自己疯了。 5.害怕自己一旦透露了自杀的想法,就会被“锁起来”。 6.一心求死,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7.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 三、自杀的过程及征兆 (一)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   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二)矛盾冲突阶段   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表现出谈论自杀,暗示自杀等直接或间接表现自杀企图的信号。 (三)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决死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出异常平静,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等。等待时机一到,即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 常见的征兆 (一)言语 有自杀意念的人会间接地,委婉地说出来,或者谨慎地暗示周围。如“想逃学”、“想出走”、“活着没有意思”。 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   (二)身体 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这往往是抑郁情绪所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应引起注意。 (三)行为 当自杀意念增强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 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 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的似的。 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 焦躁不安、常常哭泣。 1.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正自杀    3.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4.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5.想要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 四、有关自杀的误解 6.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7.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 8.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威胁可能结束    9.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 10.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 11.自杀是个人的事 五、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