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对《每日电讯报》的批评 马克思批评《每日电讯报》“便宜而讨厌”。 其致命的症状是“是勒维(每日电讯报的老板——引者注)坚决要肮脏的东西而不要干净点东西;为了给一篇龌龊的文章腾地方,他可以不顾一切地删去最重要的报道。勒维的鼻子的大本事在于对臭气具有深情厚意,在数百里以外就能把它嗅出并吸引过来。” 马克思嘲讽地说: “伦敦所有厕所都通过一些隐蔽得很巧妙的管子把人体的赃物排到泰晤士河里。同样地,世界名城也通过一些鹅管笔把它所有的社会赃物都排到一个纸制的藏污纳垢的大中心——《每日电讯》里。” 续上 马克思继续批评到: “……掌管纸制的藏污纳垢中心的勒维,不仅对化学是内行,对练金术是内行。他把伦敦的社会赃物变成报纸上的文章,是为了随后把报上的文章变成铜,最后又把铜变成金。” 大众化、低俗化的动机究竟何在? 商业利益,哪怕给环境排放大量毒物,污染社会心灵,也在所不惜。 五、中国当代的大众化报刊 对中国大众化报刊的负面评价 过度的利益导向,社会责任的缺失 人车相撞 红杏出墙 工人下岗 贪官落网 中国大众化报纸的特点 服务性 信息服务 发行服务 社会参与 例如:天气预报 煽情性 百姓情感 现实的情感与虚拟世界的情感 第一人称讲述 越轨为主流倾向 聚焦公众人物 关注公众人物特别是各界明星是大众化报纸共同特点 政治参与 舆论监督 参与政治议程设置 提供政策建言 反映民意 同情支持弱势群体 救助弱势群体 批评为富不仁 支持公益事业 支持社会办学 赞助公益活动 举办各项赛事 召开学术会议 淡化政治色彩 编辑技术创新:中外小型报纸比较 小型报纸的技术特征 大图片 大标题 重色彩 目的:加强视觉冲击力 结果:由读报到读图的变化 社会责任感的阙失 对暴力、色情过度的渲染 对公众人物隐私的过分关注 太过专注报纸自身的经济利益 忽略了社会发展的主流; 擦边球战术 关于责任:温家宝的信 在《焦点访谈》创办十周年的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信焦点访谈,专门论及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 续上 中国大众化报纸的未来 一如既往,一意孤行 向中间靠拢,走中庸之道 与党报合流的可能 第三章 大众化报纸的勃兴 第三章 大众化报纸的兴起 第一节 大众化报纸的历史条件 第三节 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纸 第三节 独立报纸的兴起 第一节 大众化报纸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大众化报纸的特点 二、大众化报纸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大众化报纸的特点 1、超党派独立 2、经济上自给自足 3、报道面的拓展:社会新闻成为主体 4、面向中下层读者,通俗平易 5、报纸价格低廉 二、大众化报纸产生的条件 1、民主政治秩序的建立 2、商品经济发展 3、传播技术的革新 4、教育普及与潜在读者群的成长 1、民主政治秩序的建立 新闻自由原则的确立 报纸作为第四等级第四权力的地位 公众政治参与对报纸的期待 2、商品经济发展 城市化进程 统一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形成 地区、国家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报纸作为广告媒体地位的确立 3、传播技术的革新 续上 续上 印刷技术的革新,大量印刷成为可能 信息传递技术的进步 铁道的迅猛发展 蒸汽动力轮船的普遍使用 有线电报的普及 4、教育普及与潜在读者的增长 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知识劳动者的需求 城市化使教育普及的成本下降 集中的城市人口成为潜在读者 第二节 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纸 一、美国的大众化报纸 二、英国的大众化报纸 三、法国的大众化报纸 四、日本的大众化报纸 五、中国当代的大众化报刊 一、美国的大众化报纸 本杰明·戴与《太阳报》 (Benjamin· H· Day,1810-1889) 《太阳报》(The Sun)的创办(1833/9/3) 特点: 四页小报;一分钱;有趣的故事为主;偏重犯罪新闻;没有确立客观性原则;广告多。 太阳报与达纳 查尔斯·达纳(1819-1897) 历经纽约先驱报、纽约时纽约报论坛报,1868年入主太阳报 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办报主张:强调新闻的主体地位,突出新闻的趣味性。 贝内特与《先驱报》 詹姆斯·贝内特(James Gordon Bennet,1795-1872) 本内特其人:自命不凡;自吹自擂;自比拿破仑、摩西。 1835创办《先驱报》 《先驱报》的特点: 对政客的攻击;对犯罪的渲染;标榜人道主义、改造社会。 1840年舆论界对《先驱报》的道德战争 《先驱报》的业务改革 大量采用图片 大量采用多行标题 社会新闻以本地为主 犯罪新闻登峰造极 强化金融及社交新闻 国际眼光 效果: 发行量超越《太阳报》《论坛报》 《先驱报》对杰克逊总统丧礼的报道 格里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