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DOC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DOC

  1. 1、本文档共1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珠海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 自评估报告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盖章) 参与单位名称: 建筑类型: 自评星级:★/★★,自评分数: 自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 二〇一六年七月 填写说明(必读)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 2、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应与《申报书》保持一致。 3、各类指标汇总表中,控制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内填写,达标填写“√”;不参评填写“—”。 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内填写实际得分;在“不参评分”列内填写不参评分;其它空白格填写“0”。 4、条文中,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5、“实际提交材料”文本框中填写实际提交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证明材料路径宜详细,定位到所需证明材料。 6、本报告样式在不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前提下,可根据项目申报需要进行编辑性修改。 7、换算得分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自评总分按四舍五入简化为一个自然数。 8、本报告中涉及数字指标的,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目录 目录 4 一、 自评总述 1 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 1 三、自评内容 2 4.1 控制项 3 4.2评分项 8 Ⅰ土地利用 8 Ⅱ室外环境 14 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20 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7 5.1 控制项 35 5.2 评分项 41 Ⅰ建筑与围护结构 41 Ⅱ供暖、通风、与空调 47 Ⅲ照明与电气 55 Ⅳ能量综合利用 61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8 6.1控制项 69 6.2评分项 72 Ⅰ节水系统 72 Ⅱ节水器具与设备 78 Ⅲ非传统水源利用 82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6 7.1 控制项 87 7.2 评分项 90 Ⅰ节材设计 90 Ⅱ材料选用 98 8 室内环境质量 106 8.1 控制项 108 8.2 评分项 117 I 室内声环境 117 II 室内光环境与视野 123 III 室内热湿环境 130 IV 室内空气质量 132 11 提高与创新 137 附表1 可再利用、可再循环材料比例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自评总述 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达到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各章节得分情况见表1: 表1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提高与创新 总分 100 100 100 100 100 10 不参评分 参评总分 实际得分 评分项得分Qi 评分项权重值ωi 权重得分 自评总分∑Q:,申报星级评分要求:50/60/80。 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 三、自评内容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子项 条文 编号 条文 分数 不参评分 达标/得分 控制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 4.1.3 场地内应无超标污染物排放。 / /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 / √ 土地 利用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9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 室外 环境 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4 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4 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6 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4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9 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3 4.2.1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6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6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3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