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小儿垂钓》教案.docVIP

2017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小儿垂钓》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小儿垂钓》教案

教案背景: 胡令能莆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教学课题:《小儿垂钓》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教学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观察图画,通过想象、讨论交流、表演等综合方法感悟古诗意境。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有感情到朗读、背诵本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激趣 1、同学们,钓鱼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2、指导“垂、钓” “垂”字的横画比较多,写的时候也有讲究:中间这一横写得稍微长一些,字就站稳了; “钓”字这里面是一个点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课件出示示意图:鱼线、鱼钩从鱼竿上垂到水里,静静地等着鱼儿的上钩。钓鱼可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5、配乐范读: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自读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每人读上两遍,在不理解的词儿旁边打上问号。 7、指导朗读,强调字音。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稚”是翘舌音,“禾”字旁,“稚子”就是小孩的意思,跟这个字相似的还有:困难的“难”,唯一的“唯”,推动的“推”,一堆土的“堆”字。“侧”字读平舌音。 8、交流疑问 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建议大家先自己读读诗,再看看图,然后同座间讨论讨论。 9、师点拨: “垂纶”的“纶”是绞丝旁,这里是指钓鱼用的丝线,“垂纶”就是“垂钓”的意思。那为什么不说“学垂钓”呢?我们读读就知道了,自己读读看。 如果是“学垂钓”,诗歌就变为: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古诗讲究押韵,说垂钓就别扭、不顺耳了。 “莓苔”就是青苔的意思。 二、细读品趣 自读品趣 1、诗读正确了,词语也理解了,那么诗中的趣味有没有发现呢?如果你再去轻轻地读读,一定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画面。把有趣传神的词圈画出来。 2、交流 大家都圈画了哪些词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与同座交流交流。 (1)蓬头:是说小孩头发不是梳得整整齐齐的,而是有点蓬松零乱,我们可以想象:这小儿可能早早地起床,没有顾得上梳头就赶到河边,由此看出小孩的什么心情?“蓬头”中透着野性和本真,真是野趣十足呀! (2)侧坐:就是侧身而坐。(教师做动作)不是这样的一本正经地端坐,而是这样,这样随意地坐。好悠闲的姿势!我们想象一下,或许小孩已经长时间地坐在这儿,感觉有点累了,他得换一个感觉舒服的姿势。 (3)草映身:(出示图片)河边长着青草,小孩子就坐在草丛中,那绿草映衬着小孩儿的形象,显得格外的自然和谐。或许小孩故意寻找一块长满草的地方,他认为这样不容易让鱼儿发现。 (4)“学”:不是“玩”,小孩似懂非懂,或许是刚刚学会钓鱼,所以这般的专注认真。 3、议一议; “遥招手”,(教师动作)为什么不是“摆手”呢?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怕”什么呢?他担心鱼儿不上钩呀! 4、现在请同学们连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先自己试着说说,待会儿全班交流。 5、齐读品趣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整首诗,注意读出其中的情趣。 三、表演探趣 多么有趣的情景。能把这种情趣表演出来吗?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一演,然后我们来全班交流。 表演建议:(1)可以两人来表演,一位同学作“稚子”,一位同学当“行人”;(2)可以几个人一起演;(3)可以用原诗做解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解说;(4)可以适当增加人物的问话。 2、师总结 4、配乐诵读 6、唱一唱 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你熟悉的旋律唱出来?选择你最喜欢的旋律,在小组内试着唱一唱。 四、拓展赏趣 1、古诗中描写童趣的诗还真不少,除了白居易的《池上》,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几首,分别是: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高鼎的《村居》: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认真地读读,体会体会其中的童趣。 3、冰心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