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焦碳的测定
三、焦碳的测定1、水分的测定(质量法)1.1、方法要点将试样在102~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其所失去的质量即为水。1.2、分析步骤称取1.0000g粒度在0.2mm以下的试样,于已恒重并带盖的50mL称量瓶中,并在102~105℃烘箱中烘1~2h后,加盖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然后再烘30min至质量差小于0.0010g为止。1.33、计算 m1W(H2O)= ———×100%M式中 W(H2O)——试样中水分的质量分数,%;m1 ——试样损失的质量,g;m ——称取的试样量,g。1.4、测定误差W(H2O)/%允许差/%≤5.005.00~10.0010.000.400.600.802、挥发物的测定(质量法)2.1、方法要点挥发物主要是指煤焦等试样,在高温下隔绝空气急剧受热,使其碳化物等有机物质成挥发性物质逸出去的质量。2.2、仪器2.2.1 瓷坩埚高40mm,上口外径33mm,壁厚1.5mm,底外径18mm,盖外径35mm,盖槽外径29mm,盖槽深度2.5mm。2.2.2 坩埚架用镍铬丝制成,也可用泥脚架代替。2.3、分析步骤先在850℃下已恒重带盖的瓷坩埚中,称取1.0000g粒度为0.2mm以下的试样,然后加盖,轻轻振动,使试样平铺于坩埚中。将坩埚摆放在850℃的箱式电阻炉的坩埚架上,使坩埚底部与炉底相距20~30mm(褐煤与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3mm小块再用)。迅速关闭炉口,加热7min(焦炭3min),取出坩埚,带盖在空气中冷却5min后,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2.4、计算 m1W(挥发物)=——×100%-W(H2O) m式中 W(挥发物)——试样中挥发物的质量分数,%;m1 ——灼烧损失的质量,g;m ——称取的试样量,g。2.5、附注(1)试样放入炉内后,3min内炉温应回升到850℃+20℃。如达不到此条件,应重作。重作时,试样入炉温度可升至870℃。(2) 如系采用在102~105℃烘干过的试样,计算时不减去W(H2O)。2.6、测定误差两次平行试验结果不超过0.2%。3、灰分的测定(质量法)3.1、方法要点试样在高温及空气中燃烧至质量不变后,残留物质即为灰分。3.2、分析步骤称取0.5000g测定水分后的试样,置于25ml已恒重的瓷坩埚中,将坩埚放入温度不超过300 ℃的箱式电阻炉中,在1.5h内,使炉温升到800℃+20℃。在此温度下,灼烧1.5~2h,取出、加盖,在空气中冷却5min,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后,再灼烧30min,直到质量差小于0.0010g为止。3.3、计算 m1W(灰分)= ——×100% m式中W(灰分)——试样中灰分的质量分数,%;m1 ——灼烧残留物的质量,g;m ——称取的试样量,g。3.4、附注3.4.1 灼烧勿着明火,以免带走试样。灼烧时,炉内应稍许打开。3.4.2 坩埚中的残留物,在重复的灼烧前,应以铂丝搅动。3.5、测定误差两次平行试验结果不超过0.2%。4、固定碳的计算试样中固定碳的质量分数为100%减去水分、挥发物和灰分的质量分数;W(固定碳)=100%-[W(水分)+W(挥发物)+W(灰分)]5、发热量的计算5.1、计算公式高脱尔公式:Q =[82×W(固定碳)+W(挥发物)×a]×4.1868式中 Q ——发热量,J/g;W(固定碳)——固定碳的质量分数,%;W(挥发物)——挥发物的质量分数,%;82,4.1868——试样含水时的换算系数;a——系数,它随 100W(挥发物)的大小而改变 W(固定碳)+W(挥发物)100W(挥发物)W(固定碳)+W(挥发物)与a的关系如表所示。a系数100W(挥发物)W(固定碳)+W(挥发物)a100W(挥发物)W(固定碳)+W(挥发物)a100W(挥发物)W(固定碳)+W(挥发物)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4.5152.5150147.5145142139136133130127124122120117115113112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110 1091081071051041031021011009998979796959491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88858280777573706867.866.863.962.260.057.856.75.2测定误差≤(83.74+2.0)J/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员工积分管理制度.docx VIP
- 22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OCR).pdf VIP
- (完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答辩题.doc VIP
- 货物类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 TOEFLiBT 词以类记中文翻译.xlsx VIP
- CNAS医学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班考核试题附答案.doc VIP
-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第三章)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pptx VIP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docx VIP
-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主城区七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利用苔藓、地衣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精品.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