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首发]辽宁省抚顺市2018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抚顺市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模拟考试
文综合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大题共35道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 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土地公有,所以沟洫阡陌等,都井井有条。后世则不然,土地变为私有,寸寸割裂,凡水旱蓄池等事,总是要费掉一部分土地的,这就造成了公益和私益的冲突不断。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封建经济导致农民收入锐减
B. 土地公有制优于土地私有制
C. 土地私有是社会矛盾的根源
D. 中国古代农业进化阻力重重
【答案】D
【解析】封建土地私有地代替西周土地公有制是社会的进步,AB项说法错误;西周也是存在社会矛盾的,C说法错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代替西周的土地公有制尽管是社会的进步,但仍然“爆发了争夺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惨烈的战争,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对经济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说明中国农业进步的阻力较大,故选D。
2.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 注重调和儒道促使儒道兼容
B. 融合儒佛道三教体现三位一体
C. 坚持儒家名教强调儒家正统
D. 鼓吹“天理”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潮主张维护纲常名教、君臣上下的统治秩序,这明显属于儒家学说,“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体现了道家思想,所以魏晋玄学体现了儒道融合的趋势,所以A正确。三教合一是说儒道佛三教,材料中没有体现佛教,所以B错误。理学兴起是在宋代,所以D错误。C项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排除。
3.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
A. 民间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B. 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C. 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D. 对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宋朝保护财产权的立法,这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民事经济活动较前代活跃,民事侵权纠纷相对较多,相应的规定民事侵权的法律也较为丰富。这本质上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的制定与完善,故选B。A、C、D三项不符合题目材料主旨。
4. 明太祖以重刑惩处违禁违制官员,二十年间诛杀贪官上万,结果贪腐现象并未减少,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窝案、串案。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监察机构严重缺失
B. 科举制度走向僵化
C. 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D. 程朱理学地位下降
【答案】C
5. 下面是甲午战后中日两国报刊上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反映出
中国报刊上的图片:《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
日本报刊上的图片:《清国媾和使来朝谈判之图》,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
A. 大中华思想下的历史误区
B. 主观情感影响历史记录
C. 主观想象不具备史料价值
D. 大众媒体刊载不足为据
【答案】B
【解析】《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反映了李鸿章与各国钦差共审日本刺客,宽宏大度的签订了和约,日本举国感激。《清国媾和使来朝谈判之图》突出日本的高达威武。两幅图明显掺杂了中国、日本作者强烈的感情,所以不具有客观性,故排除D,选B;手绘场景图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不是对马关谈判议和的真实反映, 虽然两幅图都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都是对当时中日两国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D错误。
6. 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共和观念风行
B. 帝制基础尽除
C. 传统文化皆废
D. 民权高度发达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辛亥革命后”、“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辛亥革命的影响。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具有片面性,帝制基础不是尽除,“尽除”表述错误;C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表述“民权高度发达”,不符合辛亥革命后初期的民权史实。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7. 晋察冀边区,据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