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2型糖尿病与心力衰竭.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家说——2型糖尿病与心力衰竭

专家说——2 型糖尿病与心力衰竭 2017-04-24 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缺陷包括低血糖、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 ,高血压,包括细胞代谢、功能以及结构在内的多种紊乱,并且 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上述过程导致的各种心肌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 糖尿病伴发心衰(图 1)。 图 1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AGE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FFA :游离脂肪酸 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重视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比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应避 免在心衰患者中应用。因而近年来,多项评估肠促胰素类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的大型临床研 究先后发布。TECOS、SAVOR-TIMI 53 和 EXAMINE 研究证实了 DPP-4 抑制剂的心血管 安全性整体良好,三项研究均显示 DPP-4 抑制剂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尽管 在这三项研究中心衰终点没有被纳入评估的主要终点之中,但在随后三项研究均进行了后 续分析来进一步探索 DPP-4 抑制剂的应用对 T2DM 患者心衰等预后的影响。 纳入了 14671 例患者的 TECOS 研究及其二级分析 4,5 的结果显示,西格列汀不增加 2 型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衰住院的风险(HR 1.00, 95% CI 0.83-1.20, P = 0.98, 图 2) ,并且在 入组时有心衰病史的患者中,西格列汀也不增加首次心衰住院的发生风险(HR 1.03, 95% CI 0.77-1.36, P = 0.86)。在首次心衰发生时或发生之后,西格列汀组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 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西格列汀组与对照组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 22.4%和 23.1% ,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9.8%和 28.8%)。 图2. TECOS 研究,首次心衰住院 在 SAVOR-TIMI 53 研究中,沙格列汀组心衰住院的风险较对照组增加了 27% (HR 1.27, 95% CI 1.07-1.51, P = 0.007)6 ,并且心衰住院的发生风险在研究观察期的一年以内 7 即有所增加(图 3) 。在该研究中,有心衰或 CKD 病史、基线脑钠肽(NT-proBNP)升高的患 者,发生心衰住院的风险更高 7。 图 3. SAVOR-TIMI 53 研究,心衰住院 在 EXAMINE 研究的后续分析中,阿格列汀与对照组相比,以心衰为第一事件住院的 发生风险并未显著增加(HR 1·07, 95% CI 0·79-1·46, P =0·657) ,而入组时没有心衰病史 的亚组心衰住院风险显著增加(HR 1·76, 95% CI 1·07-2·90, P = 0.026)。在本研究中,按 照基线脑肠肽水平分组,阿格列汀治疗在各个亚组中均不增加心衰住院风险 8。 专家简介 杨国庆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神经病变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糖尿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垂体学组委员 参考文献 1.KannelWB, HjortlandM, Castelli WP. Am J Cardiol. 1974;34(1):29-34. 2.Guglin M, Lynch K, Krischer J. Cardiology. 2014;129(2):84 -92. 3.Low Wang CC, et al. Circulation. 2016;133(24):2459-502. 4.Green JB, et al. N Engl J Med. 2015;373(3):232 -42. 5.McGuire DK, et al. JAMA Cardiol. 2016;1(2):126-35. 6.Scirica BM, et al. N Engl J Med. 2013;369(14):131 -26. 7.Scirica BM, et al. Circulation. 2014;130(18):1579 -88. 8.Zannad F, et al. Lancet. 2015;385(9982):2067-76. 本资讯由默沙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